•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 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华峰

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市林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与推进林下产业相结合,进一步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生态增效和乡村振兴”的“四赢”目标。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为依托、林木资源为背景,充分利用林下温度、湿度、生物和适当庇荫等生态保育环境与空间资源,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和各种休闲养生等健康经营活动,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有效手段。

要按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论述,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林业由单一营林向多目标复合经营转变,最大程度提高林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要把林下经济定位在全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新的渠道上,挖掘林地资源,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条,循环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林-草-药”“林-果-菜”“林-花-峰”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集中发展“林-草-畜”“林-禽-鱼”“林-禽-菌”等林下空间养殖,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林产品和生态产品。

庆阳市深居内陆,是农业大市,要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用全新的理念、超前的思维、长远的目光,精准谋划林下经济。要把林下产业作为 “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环保产业”“绿色产业” 和“富民产业”纳入庆阳市《“十四五”林草业规划》,树立“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庆阳实际的林间种植、林下养殖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验,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利用林地面积21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7亿元。

庆阳市气候适中,年平均降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25.16 %,植被覆盖率高,是绿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如果林下经济发展了,相当于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极大拓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探索“四大类型、十种模式”林下经济,生产多种多样的绿色产品,带动林区种养业、旅游业持续发展。探索“政府引导、农民实践、抓点带面、示范推广”的工作方法和“山、林、路综合治理,上、中、下立体开发,中、长、短效益结合,种、养、加科学配置,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构架,重点在林业循环发展上下功夫。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盘活林地,立体布局,综合开发,最大限度挖掘林地潜力,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凸显林地的立体效益。充分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体验自然”为主题,发展林下休闲、垂钓、采摘、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壮大林产品加工企业,新办果品加工企业、木材加工企业、活性炭加工企业、脱苦杏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构建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市林草局)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