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刘志洲丨绿绕山,香满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来自庆阳融媒图库  

仲夏的风,吹到了洪河川,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各种各样的花香,自然成熟了许多。小麦、玉米、胡麻、菜籽、豆荚……那些尽收眼底的庄稼,已经收割了的、即将成熟的,或者正在开花的庄稼,都为洪河川添上一份成熟的喜悦和葱茏。这里到处都是一片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让人目不暇接,绿得汪洋恣肆,绿得饱满厚重。成群结队的鸟雀更加张扬了,甚至在人眼皮底下撒欢儿,一会儿落在周围的树上,一会儿又扑向田野;时凉时暖的轻风,既温柔又霸道,肆意涂抹着山川,引诱着远到的人们驻足凝望,一睹这五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庄院周围的绿树成荫,为村庄增加了一抹又一抹亮色。

坐落在洪河川里的麻王村,就像绿海中的一叶舟,也宛如一个人间天堂,风景宜人,地肥苗壮。鲜绿,是满山的草木;翠绿,是树上的叶子;墨绿,是地里的玉米。曾几何时,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慕寿祺、王柏原、王柏栋、王博艺、王博业、王博冰、王茂杨……那些我知道和不知道名字的,我熟悉和不熟悉的,我见过面和未见过面的,反正他们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凡影响,我曾不止一次地阅读过。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用自己手中的妙笔,尽情地描绘这里,才让这里被人们所熟知。

在我眼里,这里的山川别致,还因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地椒椒”。“地椒椒”是当地人的称谓,其学名叫“百里香”,别名山胡椒、麝香草等,为唇形科百里香属多年生小灌木。和其他绿色生命的蓬勃比起来,地椒椒也许并不起眼,但它的用途却极其广泛,微带一丝清苦,浓郁的麝香味,持久优雅,经长时间烹煮也不会消失,是熬制汤类时不可缺少的香料,因而也被称为“调和者”。有些人将地椒椒的干鲜嫩叶及茎梢与其他芳香调料混合,烹调鱼、肉类或做汤时,略放少许,可提香味儿,以增加食欲;有些人还将它晒干炒制成“地椒茶”,在炎热的夏天饮用。

这个季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地椒椒”的香。“地椒椒”开着紫色的小花,一片片、一簇簇,我觉得那是一种“紫香”,比花香的清芬更耐久。漫山遍野的地椒椒,俨然成了时令的彩色音符,小小的花朵,附和着朝霞,也醉倒了夕阳。端午节前后,地椒花开得最盛,正是采摘的最佳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地椒椒原产于欧洲南部,竟包含着许多诗情画意。西方传说,月圆之夜,旷野里,伴随国王的祭祀舞蹈,地椒椒的浓郁香气渐渐升达天庭,众神们顺其降临人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古希腊,怀春的少女会绣地椒椒图案于衣裳,等待着追求者,而多情且害羞的男子,则会在喝下一杯地椒椒露后,勇气倍增。在古埃及,地椒椒被用于木乃伊防腐;在古希腊,人们在寺庙里熏香燃烧,还相信蜂采它的花粉酿出的蜜最甜;在古罗马,人们用地椒椒泡澡,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绿满山塬香满川,麦粒香里雨如烟。”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棵草、每一寸土地、每一株庄稼,都迈开大步在山川间奔跑着,令人迷醉、令人心动、令人留恋。绿肥红瘦的世界,少了一份躁动和喧闹,多了一份宁静与沉淀。离开洪河川时,天空中淡淡的乌云,正悄悄孕育着一场白雨;草丛中一朵朵生命力顽强的小花正在绽放,奇异的香味令人神往,和我一样,同行的人不知何时,手里都多出一把地椒椒,他们要把这大自然赐予的绿意和令人神清气爽的香味带回家。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