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褪去绿装换“红”装 守护山乡保一方——记“2023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王盛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刘萍凝 胡文韬)7月30日,由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共同开展的“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甘肃省庆城县翟家河乡路家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盛宁,是这次宣传发布中唯一一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者,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作为路家掌村防灾减灾“应急第一响应人”,两年来,退役军人王盛宁带领这支队伍开展救灾、抢险任务达100多次。


每一场奔赴都是赤诚之心 

“当了兵回来的,这娃就是不一样。”“去年那场大雨,要不是这娃,我们老两口就被困住出不来了。”“村里要有啥险情,王书记第一个就冲上去了。”

在路家掌村,一提起王盛宁的名字,当地群众再熟悉不过。

7月初,记者一行来到路家掌村。初见王盛宁,他和队员们统一身着红马甲,上面印着的“我是红蜜蜂 有事请找我”几个字,格外引人注意。

“我们这个应急救援小分队是翟家河‘红蜜蜂’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支,队员来自村上的干部、党员,还有热心公益的村民志愿者。”眼前的王盛宁身姿挺拔健硕,说起话来略显腼腆。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路家掌村迎来最严峻的防汛时刻。

连日来,王盛宁和他的队员们加紧对全村的安全风险点进行排查,沟道、坝堤、水毁路段、地势低洼处,都是防汛排查重点。

在路家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王盛宁召集村民小组组长、网格长、志愿服务者和村民代表,集中进行应急知识科普宣讲。

“现在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各小组长和网格长要提醒村民,多留意天气预报,如果暴雨来临,及时关闭窗户,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屋内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眼前的王盛宁总有着那么一些紧迫感。

“时刻做好准备,守护一方平安”。从入伍那天起,这句话就深深地烙印在王盛宁的心里。

2003年,高中毕业后的王盛宁圆梦军营,在部队的这8年时间里,他曾多次参与部队驻地和联合救援行动中。

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在他心中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当时,王盛宁在部队担任驾驶班长。接到“为震区运输一批救援物资”的命令后,他立即带领战友们开着5辆物资救援车,从陕西某驻地出发,直奔地震中心汶川县城。

震区道路几乎毁之殆尽,在无法前进的情况下,他和战友们每人背负30公斤的物资爬涉废墟,背过不去地方,他们硬是依靠绳索一件件地将物资调运到对面。历经十几个小时的艰难爬涉,最终将这批物资安全送达灾区。

“手都磨出血了,肩膀也磨出了水泡,我们都没什么感觉,可是一想到当地群众面临的生死安危,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经历了多次救援现场的王盛宁很明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而这一切经历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的自救和互救是赢得时间、挽救生命的关键。

这次救援任务圆满完成后,回到部队的王盛宁被上级授予“优秀班长”称号。

铁肩担重任 情系家乡父老 

翟家河乡地处一个名叫野狐沟的夹皮沟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群众居住分散。路家掌村距离乡政府7.2公里,全村共辖5个自然村,320户1038人。

2011年,为了照顾父母生活,26岁的王盛宁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部队生活,回到了路家掌村。

从此,在家乡的这片广阔天地里,他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当初的青涩早已不在,站在父老乡亲面前的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血的硬汉子。

回到家乡的王盛宁主动担任起村里的民兵班长,后来又在村上应急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带头组建起一支8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并担任队长。

凭着在部队多年的学习和磨炼,他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基层工作中得心应手。不管是安全风险点排查处置、物资保障、应急演练,还是群众的应急科普宣传,他都做得井井有条。

2021年,王盛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并参加了市县“应急第一响应人”专业培训。

“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做好群众的安全保障是我们这支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王盛宁说。

现场组织管理、埋压人员救助、作业安全评估、灾情收集上报、外界援助请求,这是身为“应急第一响应人”肩负的主要职责。

7月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这让王盛宁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这天,他在例行巡查时发现村里的“湫沟坝”存在一处安全隐患。于是,他和队员们一起用沙袋对坝底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加筑。他们你一锹,我一锹,将沙土装入编织袋中,再将装好的七八个袋子封口、搬运,加固缺口。

“像这样的安全隐患,我们及时就能解决,但是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迅速收集信息向上级部门汇报。”王盛宁说。

“湫沟坝”两侧地势平坦,恢复耕种后,村民们一直种植着玉米。但由于去年的一场暴洪灾害淹没土地,导致土壤没有肥力,如今的玉米长势受到影响。

望着眼前的这片玉米地,回想起去年的那场特大暴洪灾害,王盛宁仍然心有余悸。

2022年7月15日零时起,庆阳市遭遇特大暴雨侵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翟家河乡,累计降水量达378.3毫米。

接到灾情预警,王盛宁立即组织队员分头到分散居住的群众家里挨户摸排安全状况,通知群众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凌晨2点左右,看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王盛宁感到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穿上雨衣,拎起一把铁锹就要出门。

当时,家里只有他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王盛宁顾不得这么多,把母亲和孩子们安顿到一孔结实的窑洞里,留下一句“外面雨大得很,你们先呆在这里别出去”,然后消失在暴雨的包围中。

迅速响应 为救援赢得时间 

王盛宁蹚着已经漫过小腿肚的积水冲出家门,直奔路家掌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志录的家。

王志录也是应急救援小分队的队员,他回忆说:“从当天凌晨开始,我们在泥水和大雨中摸爬滚打了几个小时,将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几户人家全部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最让人挂心的就是村民王全峰家里,王全峰因患病久卧在床,平时家里只有他和老伴。

出了门,王盛宁和王志录毫不迟疑,拿着铁锹抄小路就往王全峰家摸爬。平时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他们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10多分钟。

谁知刚一进院子,洪水就像卷帘门一样从窑面席卷而下,两位老人蜷缩在窑洞里动弹不得。在这危急关头,王盛宁冲进去大喊一声:“还愣着干嘛?快撤!”话音未落,他们背起两位老人就往外跑。

“前后也就不到10分钟时间”,王盛宁告诉记者,等他们刚把老人安顿在空旷处,就听见“轰隆”一声,一团水雾搅着土尘直扑半院,王全峰家的6孔窑洞有4孔垮塌下来,“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当时的情况太危险了!”

连绵不绝的暴雨导致多路段积水严重,通村道路坍塌,通信、电力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此时的路家掌村犹如一叶孤舟在风雨中飘摇。

王盛宁和村干部们第一时间摸排统计受灾情况,一面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一面派人徒步赶往乡政府报告灾情,依靠“红蜜蜂”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及网格长,迅速行动起来。

这一晚,王盛宁排查救援了7户群众。天渐渐亮了起来,疲惫不堪的他这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他赶紧回家将母亲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点之后,又投入到另一场救援中。

当天早晨6点多,新农村居民点的21户100多名群众被漫山遍野的洪水围困。特别是居民点背后的5亩林台地积满洪水,随时都有冲垮围堰,涌下居住区的危险。

事不宜迟,王盛宁立即安排居住区的应急队员组织群众撤离,他和队员刘芳霞来到积水区开渠引流,看着积水从豁开的口子滚滚而下流入河道,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他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庆阳市立即启动市级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各级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抽调390余人分成42个救援小组,进村入户开展摸排、救援等工作。

“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当时我们心里也有过害怕,也担心过个人安危,但是看到盛宁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救援中,大家都深受感染。”王志录说。

虽然这次暴洪灾害导致全村受灾严重,但是无一人伤亡。王盛宁感慨地说:“这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扎根家乡热土 向青春致敬 

路家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龙和王盛宁一起工作近3年时间,在他心里,王盛宁是一个靠得住的好干部。

“王盛宁身上始终保有军人的品质和风范,他靠得住、担得起,遇到任何情况都冲锋在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张小龙说。

灾害救援现场,他是群众眼中的“战狼”,拼尽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全村电力、通讯中断后,王盛宁组织群众带着铁锹、绳索、抬杠,火速配合维修人员展开抢通工作。当家家户户亮起灯的时候,他却累倒在了工地上。

灾后重建中,他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艰苦奋战数个月,为11户群众重建住宅,34户群众的住宅得到全面维修加固。

骄阳似火的7月,王盛宁带着队员们顶着高温,奔波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

“这几间危窑再不能住人了,一定要住进平房才安全。”在王全峰家,他再三叮嘱着老两口。

“盛宁这娃攒劲,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他都清楚,我们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谁家有困难,也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王全峰说。

作为“应急第一响应人”,王盛宁清楚地知道,在灾害发生后准备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时,必须首先了解掌握灾害现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安全、快速、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2021年7月16日晚上,在路家掌村境内的阜桐公路上,一辆行驶中的油罐车突然着火,情况十分危急。接到群众的报告,王盛宁立即带领应急救援小分队赶赴现场,组织周边群众火速撤离,兵分几路进行现场警戒。当消防车赶来扑灭大火后,消防救援队员对王盛宁采取的科学应急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炼中,王盛宁处处彰显党员服务情怀,时时保持军人本色和赤诚之心,事事体现“应急第一响应人”的责任与担当,在青春的岁月中,不负年华。

他收获了最宝贵的人生经验,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些年来 ,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并被选举为庆城县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家乡就是我奋力深耕的土地,这里有我的青春汗水,更有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争取项目发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让路家掌村人更旺、业更兴、景更美。”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王盛宁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