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秦铭|不息的碧波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州的春天是一朵杏花打开的,也是山溪一点一点化开的。在众多的山溪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碧波潭。相传宋代杨家将磨刀于此,题名碧波潭。虽然心中向往已久,但只知道它位于清水河,究竟具体在什么位置,不得而知。直到今年初春,几位文友相约去碧波潭看一看,谁知万祥竟然说他下乡曾去过碧波潭,终于有幸可以目睹它的风姿了,这也算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径直走进了庙渠镇店王村南湾一户人家,耄耋老人常发永得知我们寻找碧波潭时,一下子精神起来了,他放下手中的烟锅子,给我们讲了起来:“清水弘杨义,兵困两郎山。先有王母寺,后有老君泉。”老人说到碧波潭,故事就多了起来。

传说杨家将父子忠心耿耿,雄踞边关,使宋的主要敌人辽不敢有非分之想。一日,杨文广到清水河查看防区,听守将说河中有个深潭,便兴致勃勃地与众将一起沿流索潭,当他们走到这里时,果然风光与别处不同。杨文广操刀在手,在岩壁上题写“碧波潭”三字。潭名题好后,他发现宝刀被坚硬的岩石锛了个缺口,这时他看见潭边有一块很大的方石,石质细腻光滑,于是他以刀撩水,磨起了他的宝刀。磨毕,就顺手往岩壁旁一立,不料没有放稳,刀掉进了碧波潭里。随行的几位将士数次下到潭中也没有打捞上宝刀来。据说从此以后,人来到这里总可以听到隐隐擂鼓之声,中间又夹杂着兵刃相击之音,于是人们把碧波潭也称为“响水潭”,杨文广磨刀的那块石头也被称为“磨刀石”。

我们一行五人怀着急不可耐的心情,在三位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钻过原来人工开凿的两段水洞,他们边走边说着口口相传,而且经过岁月验证了的碧波潭奇闻。当地人每年冬天都看碧波潭结冰之状,预示着来年庄稼的收成。碧波潭很少结冰,如结冰超过潭下的沟口,清水河流域的庄稼来年必定歉收,潭水清凛结冰不过沟口,则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这潭水原来一直供南湾、山头、苏庄等几个村近千人的人畜饮水。尤其是五十年代,曾经发挥着巨大作用。全村人发扬“愚公”精神,在碧波潭阳面的石崖上用钢钎、铁锤人工开凿出数百米长的水渠,土石都是他们用背篼背,拿筐提出来的,水渠修成后,他们又让村里的能工巧匠设计修建了水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解决了村民们抱着磨担磨面的困难,也算一大进步。

店王村至今还保留着王合寺、老君泉、碧波潭、磨刀石等古老的遗迹,它集“奇、秀、美”于一身。优美的民间传说“金马驹、金鹁鸽”等等,还有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店王人,这里确实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史学价值。

碧波潭的神奇,孕育了许多这般优美的故事,虽然是个民间传说,但清水河上那个碧波潭,至今还在清淹淹地流淌着。其实并不是潭,而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他的神奇之处就是此处十多米高的瀑布,风吼水鸣,浪花飞溅。几里长的峡谷中,流水似云海翻腾,如雪花飞舞,无数水花像天女从天上撒下的珍珠碎玉,骤然散开,烟飘雾荡。瀑布飞落之处,长约千米,宽数十米,河水涨不溢,旱而不涸深潭。当你站在峡谷之上俯瞰这条飞流的美景时,你不得不惊叹那么平静温和的泉水、河水,怎么会在此激情澎湃。

阳光照着碧水潭里清亮亮的水,蓦地觉得,自己就像这口泉。于是,一种温情在我胸中荡漾、扩散开来,就这么不算大的水潭,也不过20米高的水瀑却让人肃然起敬。

我曾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许多瀑布,如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瀑布、壶口瀑布,而在黄土高原之上却很少,尤其是远离大江大河而干旱少雨的地方,能看见这样清澈见底的水、奔流而下的瀑布,那更是罕见了。有人说,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他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是啊,碧波潭的水潺潺地流着,像一首古老而快乐的歌谣,没有烦恼和忧伤。我遽然觉得,生活就应当像这碧波潭,虽然泉水日复一日地在这片热土上流淌着,没有伙伴,没有喧闹,然而就是这种顽强的精神,悄悄地在岁月的河床上永不疲倦、默默不息地流动着,滋润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它从不愿困聚于深潭之中,而是不停地撞击出属于自己的路,一路高唱着流进蒲河,奔向大海。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