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医院把病人的生命置于何地!如果我家人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们医院没完!”“病房里还有病人,治疗一刻也不能停呀!”
两个多月前,西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世玮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方方面面的责备和质疑不断,甚至有人直接来到他办公室找说法。
这件事源于西峰区人民医院作出的一项决定:重症医学科停诊三个月,除科室主任在岗留守外,其余医护人员全部赴外地学习。
一所肩负辖区50多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可以说是保障重症病人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敢于这样做是基于怎样的勇气和考量?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来到西峰区人民医院寻找答案。
正视差距弥补短板 为“自我”强身健体
对西峰区人民医院来说,三年疫情是一次大考,从医疗理念的更新到医疗技术的提升,凸显出诸多短板,需要审慎认识、重新定位、深度改革,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才能消除差距,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使医院始终走在自我革新、不断提升的路上,更好地服务群众。”西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世玮坦诚地说。
▲西峰区人民医院呼吸肾内科医生开展治疗。
今年以来,西峰区人民医院将加强重症医疗资源配置、提高重症医学科各项软硬件水平作为建设重点来抓,设置重症床位11张、可转换重症床位26张、亚重症床位75张,配备重症医学设备13台(件)。为了加强专科团队建设,医院派出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到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努力提升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面对内外部的质疑之声,西峰区人民医院在做好耐心解释的同时,合理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全力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学习永远在路上。在医院内部,有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跟师学习、临床教学查房等多种学习方式;院外,派出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班,并选派年轻、责任心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天津、西安等省外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将病人纳入学习行动中,是西峰区人民医院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在呼吸肾内科,医护人员不仅每月要讲一次业务公开课,还把在院和出院的患者分成学习小组,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担任小组长,定期召开座谈会,教授基本自我养护知识,在微信群开展科普学习,在交流中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医患之间像战友一样共同抵抗病魔。据呼吸肾内科主任张宏勇介绍,目前科室业务量较年初增加了45%。
▲西峰区人民医院特需病房。
“聚焦能力短板抓学习”是西峰区人民医院“三抓三促”行动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全院上下组织开展“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专题学习,把“庆阳大有可为、应当大有作为、关键是事在人为”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研讨内容,开展“医院要发展,我该谋什么”专题演讲和专题研讨,掀起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热潮。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7场(次)、专题交流研讨1次、业务互训15场(次)、知识测试1次。
满足诉求精进服务 送“他人”和风细雨
“我们要让患者接受科学的后期康复治疗,提高愈后水平和生命质量。”康复医学科主任曹刚说,科室自去年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抢抓患者治疗关键期,第一时间介入神经、骨和疼痛等方面的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康复医疗救治。
一位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瘫痪,在手术伤口还没有彻底痊愈时就开始康复治疗,一个多月后就能独立行走,达到生活自理水平。
▲西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接受治疗。
如今,康复医疗科已经实现临床医学与康复一体化,为患者临床治疗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成为医院不断探索业务工作、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实例。
西峰区人民医院院长邵亚洲说:“要达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就要求我们多做探索、多做努力、多付心血。”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西峰区人民医院把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动力,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执行上真刀真枪、在效能上落地落实,形成奋发有为、善作善为、主动创为、协同共为的实干氛围,助推医院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与患者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护士长袁亚婕,从日常工作、电话回访和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深刻感受到服务质量提高带来的变化。中心刚成立时,患者挂不上号、不会在网上预约、不知该到哪个科室就诊等,都是引发矛盾的原因之一。
哪里发现问题就从哪里解决问题。无论是当面还是在电话回访中收到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袁亚婕都会认真梳理并向上级提交,院党委立即进行调研并整改。医院将各科室的群众回访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与奖次和绩效挂钩,在职工中传导敬畏本职工作的思想意识,不断促进全院各项服务质量的提升。
▲西峰区人民医院呼吸肾内科医生开展治疗。
“要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呼吸肾内科主任张宏勇谈及精进服务时说。科里有一位双目失明的患者,没有亲人,因糖尿病到肾内科住院治疗时,被科室人员当成家人,医院不仅给他免去了床位费,日常的取药、缴费等由值班护士帮忙办理,日常的检查、治疗等也都由科室医护人员陪同。这位患者感慨地说,他在西峰区人民医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为了让长期在院进行透析治疗的40多位患者随时得到治疗,科室实行24小时和节假日值班,还拿出经费,准备好早餐,购置了拖鞋等必需用品,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提高医疗质量是为人民群众做好医疗服务的硬核条件,“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西峰区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全面强化五大医学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等,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盘活资源踏浪网络 与时代同频共振
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暨“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市将数字化理念渗透进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在医院大数据统计与结算系统、先进医疗技术引进与应用、开通远程医疗通道、高精尖医疗设备的购置等方面,数字化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西峰区人民医院统筹推进学科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今年3月,国家评审专家组对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线上认定;4月,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评估、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根据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发展现状,借力“128”工程打造品牌业务……一项项数字化新业务、新技术的推行,让更多患者受益。
▲西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乡镇义诊活动。
西峰区人民医院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目前已完成“互联网医院”框架建设、网络安全设备安装调试等。完善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实现与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对接,放射诊断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等9个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关系。
据信息科主任叶双利介绍,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患者将会实现“点单式”医疗服务,医院送医送药上门,努力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每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话虽老但意常新。西峰区人民医院由一座小小的乡镇医院成长起来,经过三十多年、几代人的砥砺拼搏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在全院上下,每位职工把医院当成了家,珍惜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收入,爱惜每一台(件)医疗仪器设备。
疫情期间,因为核酸检测需要,医院投入好几百万元建设了先进的临床检验检测实验室,疫情结束后,这些设备面临闲置。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郭正东和同事们经过认真研究,为设备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承担起呼吸道、甲流、诺如、合胞病毒等检测工作,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了准确、高质量的检测报告。
▲西峰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医生诊断病情。
在利用好现有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基础上,为了给患者外出就医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医院依照国家和省上提出的检验检查互认要求,开展室间质量评价102项,其中50项已达到全省互认,发挥出检验检测的“侦察兵”作用,把好医疗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西峰区人民医院以“坚定初心,践行宗旨,拼搏奉献,敬业仁爱”的建院精神为厚重底色,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将千钧力道化为绵绵柔情,践行着至诚至精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