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原县五指塬·和美乡村“新乡贤”杯篮球赛(平泉·村BA)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热浪,释放着乡村热土的“幸福能量”。
“冠军奖品为平泉红牛1头,亚军奖品为西蒙塔尔肉牛1头,季军奖品为鸵鸟两只,第四名奖品为镇原黑山羊4只,道德风尚奖五、六名,奖品为土鸡12只……”作为比赛奖品的农特产品,也与“村BA”一起“火”了一把。
农特产品亮相“村BA”颁奖台的背后,既糅合了乡村特色与社会发展,也牵出了镇原县以产业体系升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取得的初步成效。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镇原县以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引领,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纽带,全面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公布的《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中,镇原县成功入选。
示范引领 端稳粮食安全饭碗
殷家城乡敬岔村种植的白砂谷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质种质资源,新城镇新城村示范推广的陇鉴115被认定为全省首个强筋冬小麦品种……
镇原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2023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逐级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精准建立到村、到户、到作物、到地块种植台账,落实到户种粮补贴1.32亿元,发放到户地膜、种子、化肥、农药等46.98万吨,有效调动乡村重农抓粮积极性。
“我公司在镇原县上肖镇姜曹村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300亩马铃薯,100亩秦杂谷,100亩荏。”镇原县陇兴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西平说。
镇原县建办陇育、陇鉴系列良种小麦繁育基地4010亩,试验示范种植新品种玉米10万亩,建办绿色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1万亩,建成粮食千亩以上示范点65处、百亩以上示范点260处。积极扩大豆、扩油料,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4万亩,建办试验示范点42处。
集群成链 转型升级特色产业
镇原县坚定不移做强肉鸡首位产业。圣越农牧累计投资50.27亿元,建成投产种鸡场14个、孵化中心2个、肉鸡场39个、肉鸡加工厂2个、饲料加工厂1个、有机肥料厂2个,分子膜发酵基地、物流中心各1个,目前日屠宰量24万羽。上半年已饲养肉鸡4216万羽,出栏并屠宰3200万羽,生产鸡肉产品7万吨。成功签约圣越熟食加工、圣越冷链物流园、福贝宠物食品加工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力打造以肉鸡产业为引领的三产融合发展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发展肉鸡产业的同时,镇原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聚焦打造专业村、建设示范小区、发展规模户,落实补基础设施、优质冻精、产犊母牛、优质饲草、机械设备、屠宰肉牛,奖规模养殖村、规模养殖场、重点企业的“六补三奖”扶持政策,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镇原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3万亩、一年生牧草22.2万亩、紫花苜蓿17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9个、新培育规模养殖户339户、新建棚圈4.6万平方米、落实见犊补母1.2万头。
三元双向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近日,镇原县青禾湾生态农场平菇种植基地,一摞摞菌棒整齐摆放,平菇从菌棒两端长出。“这个季节,我们主要种植平菇、鸡腿菇,后季还有羊肚菌等菌类,我们签约了固定客商,成熟一批就销售一批。”镇原县青禾湾生态农场负责人张小宝说。
90后小伙张小宝是开边镇解放村人,4年前,他辞了工作,前往宁夏、四川等地考察新型农业项目。经过不断摸索,张小宝发现被称为“菌中之王”的羊肚菌经济价值高,生长周期短,市场前景好。于是,他又到陕西杨凌学习种植技术,尝试在家乡培育。一年后,张小宝引进种植的羊肚菌给他带来了惊喜,全部成熟并符合市场标准。
张小宝的故事,只是镇原县推动菌产业发展的一例,记者了解到,目前,镇原县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73个、养殖基地49个,投产食用菌设施大棚127座、加工生产线2条,发展平菇、香菇、羊肚菌、鸡腿菇、黄金菇等优质菌类,已加工菌棒60万棒、种植羊肚菌78亩、生产食用菌737吨。
今年,新签约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4家,新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公司1家,成功申报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成有机肥加工厂2处、分子膜发酵基地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