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庆阳香包田野调查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缪雪峰

“五月五,过端阳,忙坏家家巧姑娘,香包绣得香,偷偷送给如意郎”。端午前,庆阳的妇女、姑娘们就开始绌耍活了,有荷包、粽子、金鱼、胖娃娃、小老虎、狮子、猴子、老鼠、蛇、青蛙、螃蟹等等,凡是妇女们熟识的、喜爱的小动物都可进入她们的针底。这些被庆阳人称为“绌儿”“绌绌”“耍活子”或荷包的东西,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手工制品,用彩色绸缎或平绒布块包上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草药粉面的棉花,因为特殊的中草药香味,庆阳人将其统称为“香包”。

庆阳习称“陇东”,故将绣于香包或其他物件上的刺绣称为“陇绣”。孩子过满月时,奶奶、姥姥、婶婶等亲戚都要精心给孩子做些刺绣品,比如虎虎生威的虎头鞋、虎头帽,红花绿叶的荷花帽,描龙绣凤的花裹肚,还有狮子枕、虎头枕、金鱼枕、猫娃枕等。

娶媳嫁女更是庆阳刺绣艺术品的大展览。庆阳民歌里唱道:“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庆阳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便跟着妈妈、姑姑、奶奶学做针线活,十三岁左右开始扎鞋垫、袜垫,这是女孩子学针线的第一关,也是练基本功的开始。女孩到十五六岁时,才在裹肚、枕头、鞋帮等物品上绣花,并开始着手为自己做嫁妆。嫁妆中要有几十双绣花鞋垫或很多针扎,还有几双绣花鞋以及精心为新郎做的绣花肚兜、布鞋,为公公、婆婆绣制的旱烟袋、枕头、布鞋等生活用品。

更为有趣和吸引人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香包。端午节前几天,奶奶、妈妈、姑姑、姐姐就开始绌荷包了,如果家里有新媳妇,那就得给家里的老人做烟袋、书套、八卦等,给小孩绌花花草草、豆角、蒜、老虎、蛇等。

端午节当天要早早起床,小孩们被叫醒时,脖子、手腕、脚腕等处都戴上了五彩丝线搓成的“花线绳”,穿好了“五毒”肚兜。再看看准备好的衣服,胸前吊着各种动物造型的荷包、五彩粽子等,肩上缝着小艾虎,脊背背着“五毒”(蟾蜍、蝎子、蛇、蜈蚣、壁虎)。大人带着孩子们到艾草地里打露水洗眼睛,揪艾草尖给孩子戴上,再割一捆艾草拿回来插在大门和各屋门上,以驱蚊虫、辟邪。收拾好这些,母亲揭开头天晚上就开始焖糯米和粽子的大锅盖,孩子们围住锅台欢呼雀跃,糯米与大枣混在一起,把端午节的早晨熏得格外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一时间国门大开,为增加外汇储备,国家鼓励各地方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以“工艺美术品”换“外汇”。加之,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成立,国内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研讨会兴起,许多地区以县域为单位纷纷成立了各种工艺美术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庆阳下辖的各县(区)文化馆站、庆阳地区群艺馆等举办了很多次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并成立了若干民间工艺美术品公司。其中,好几个县的文化馆馆长带领职工背上香包参加各种博览会、旅游产品交易会,外出开拓市场。实行市场经济后,每年端午节前五六天,街道上都是卖香包的,满城望去,花花绿绿,香气扑鼻,人头攒动,西峰城成了香包城。

借着这个机会,我市于200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节会开幕式有文艺演出、学术研讨会,有8县(区)共同布置的庆阳民俗文化精品展、销售民间艺术品的100多个普品展位。连续多届香包节的举办,对庆阳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香包节集中展示了庆阳的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品,提升了庆阳的人气,宣传了庆阳的形象,吸引了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深入探究庆阳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传承人群、香包的销售市场等都发生了变化。

一、传承人群的变化。以前,女孩子从十来岁开始学针线,给自己做嫁妆;结婚后,就做全家的衣服、生活用品等刺绣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香包做得好的妇女在农闲时会做一些,第二年端午节前几天就拿到街道售卖,卖点钱补贴家用。2002年之后,随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庆阳各个县(区)的刺绣能手开始创办公司,生产香包刺绣用品,从业人员由以前闲暇之余做针线活的妇女变成了专门从事香包刺绣用品制作经营的人员。随着“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庆阳的各个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庆阳香包、剪纸、皮影等社团课程,以前是跟着妈妈、奶奶在家里学针线,现在是在学校里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绣制。

二、非遗保护政策影响巨大。自2006年庆阳香包绣制成为国家级项目、有了代表性传承人后,传承人可以参加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展览展销等活动,展览展演展销活动使得参加人员展示了自己的刺绣技艺、销售了自己的作品,开阔了眼界,极大提高了传承人的积极性。庆阳的许多传承人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非遗活动,有的走出国门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因此,传承人这个身份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庆阳香包绣制项目保护单位也做了很多工作,摸清了家底,保护传承了非遗项目。十多年来,香包绣制技艺得到有效记录、整理和研究,代表性传承人及艺术大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庆阳香包绣制项目有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去世),3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去世)。

三、销售市场从家门口走向国内外。一开始,庆阳香包的销售地点都是端午节前在自家附近的市场或街道上;后来,庆阳的妇女带上香包走出庆阳,很多传承人都去过国外参加展览展销。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销往甘肃、陕西、宁夏、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川、云南、湖北等地,销售渠道采用“互联网+直销”的模式,并间接利用代销、展会及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营销渠道进行售卖。

四、香包向康养目标转变。以前,香包是端午节佩戴的节日纪念物。现在,通过填充物的改变,向防疫、驱蚊虫等方向转变。以前只填充了荞麦皮的方枕头、耳枕等,现在也开始向康养方面转变,如保健系列枕头、坐垫、靠垫、肚兜、鼠标垫等在市场上热销。庆阳轩辕香包公司与省中医药大学、市中医医院合作开发了甘肃“十大陇药”中药香包,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的防疫香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热销,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枕头、中药加热坐垫等也销售火热。

五、香包样式的变化。庆阳香包在造型设计方面越来越简单,根据题材与内容的不同,尽量突出民俗元素,确需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产品,有机地将两种元素融合。在布料方面,由化纤布料色丁向棉麻布、真丝转变,使产品更显质朴、自然、环保和原生态。在颜色方面,除按设计要求的布料颜色外,在部分作品上大胆尝试和突破,使作品更趋完美。机绣技术逐渐精良,现在机器绣出的图案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有时很难分辨,在制版时,刺绣纹路都是按手工刺绣的纹路走。香料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前注重香味,现在不但有中草药的香味,更要注重养生。

六、专利意识变强。2010年前,庆阳香包从业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直到2012年前后,在举办的各种香包绣制品比赛评奖中,传承人、从业者频频到项目保护单位反映她们的作品被抄袭、被仿制,才开始在全市非遗培训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支持引导庆阳香包绣制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这期间,从业者自己也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纷纷申请产品外观专利等。以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庆阳凌云公司、庆阳群英香包公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企业每年都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2015年,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庆阳凌云公司分别被评为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庆阳市庆春香包有限责任公司已获批1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作者单位:庆阳市文化馆)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