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治江
在西峰,经汽车北站向东,至九龙望角那个三层转角小楼再向南,就进入了九龙路。九龙路开辟的比南北主街道迟一些,却又比东环路早一些,是我慢慢融入西峰这座城之后,走的最多的一条路。
九龙路街道两边,有各种各样修车、补漆、卖轮胎之类的门店,一家挨一家,似乎家家都忙忙碌碌,正如一店家门上的对联:“利是春潮带雨来,财是茶气腾云起”,既有诗情画意,也饱含生活的意趣与希望。
顺路再往前走,就是九龙美食城。烧烤、面食、酒馆,或小摊,或小店,都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尤其是到了盛夏的夜晚,灯火阑珊,三五好友,几个简单的美食,几瓶啤酒,便可海阔天空,豪气冲天。
如果不想吃这些,稍往前走,便是下庄老石羊肉馆,进店要一碗清汤羊肉,汤清、肉鲜,老板热情,尤其是冬天,一碗羊肉下肚,头上冒汗,浑身舒服,真是人间美味。要在早晨,也可要一个羊肉包子,一碗羊汤,吃完照样尽兴。
满足口腹之后,继续往前,便是移动公司。再向北,便是九龙家具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九龙路有趣,这条路上,好像啥都有,居家过日子所需的东西,都能找到,让人觉得有温度,接地气,来了以后心里踏实。
要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那九龙路上的烟火味,是离不开几家比较有名的酒店的。比如聚德宴、湘江南,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饭店。这些酒店的饭菜不但味道好,价格也公道,能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隔三岔五就能看到举办婚宴的车队,吃席的人们,三三两两得出来,带着酒意和满足离去。
若说这条路上的另一种烟火气,则与天禾市场有关。市场里新鲜的蔬菜一一摆在路边,黄瓜、豆角、辣子、茄子、西红柿、菠菜、韭菜、土豆、大蒜,应有尽有。甜瓜、西瓜、香蕉、大樱桃、麻花、油糕、油条、凉皮、凉粉、玉面黄、猪肉、羊肉、牛肉,香气直催味蕾。从瓜果到蔬菜,从生食到熟食,只要是你想要的,就没有买不到的。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声音,互相问候的声音,互相打趣的声音,甚至是相互对骂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汇集到一起,纠缠在一起,交织在一起,分不清那些声音都来自何处,是谁发出来的,但这些声音让整个市场都有令人愉悦的热闹与人气。这种菜市场的烟火气,点缀四季与朝夕。
过了天禾市场,便是东湖公园。对于东湖公园,我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那些年从庆城一趟又一趟地赶过来,就是为了在东湖公园那里冲洗照片。记得那里有好几家彩扩店,我搞宣传的那些年,每每拍了照片,都要到西峰来,去这几家彩扩店冲洗照片,然后再带回庆城。陌生是因为那个时候,进东湖公园还需要买门票,我自然没有进去过一次,每次都在它的门口,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它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一点也不知道。后来公园对外开放了,我才进去过几次,对它算是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许多年前,东湖公园门前有许多专门为人拍照片的人。背个照相机,胸前挂一个装着几张照片的牌子,见人就问照相不?立等可取,拍一张五寸的照片十元钱。那个年代,照相机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即使是你能买得起,还得有技术才能拍得好。而且都是装胶卷的机子,不像现在的数码相机,拍照之后立马就能看到拍摄的效果,那个时候拍的好与坏,是需要等胶卷冲洗出来定型之后才能看到的,难度也就大了许多。那些年,那些靠给人照相、靠整天裁胶卷的人,也挣了不少钱。
沿东湖公园再往南,便是三中、四中、七中、六中,这些学校都有着高大的校门,气派的教学楼,几所中学每年都会有许多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大学,走向社会。这里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也是另一种书卷气的人间烟火。
九龙路一路向前,它到底通向了哪里?我未能走到它的尽头,不过也足够了。这条路是最具人间烟火味的一条路。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经过它,了解它,熟悉它,感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