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健康“益”点】乙脑流行季,这些常识要知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郭桂梅)金秋时节,气候湿热,各种细菌病毒容易滋生,是一些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其中之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它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属于国家级乙类传染病,人和动物都可以感染。

近些年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普及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乙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了显著下降。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不高,但一些大年龄儿童以及成人的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庆阳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士介绍,乙脑的流行传播由三个关键环节组成。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和许多动物,如猪、牛、羊、鸡、鸭、鹅等都可成为传染源。相比较而言,人在感染乙脑病毒后,由于病毒在人体内的数量比较少,存在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人并不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乙脑病毒在猪体内留存的时间长,加之猪的养殖范围比较大,所以猪是流脑最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庆阳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蚊虫携带的病毒可以越冬,并且可以传播给下一代,所以蚊虫体内的病毒可以长期存在。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成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300~2000。所以感染后大多数的病例是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的。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乙脑疫苗接种率较高,获得比较好的保护,所以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

乙脑在我国有显著的流行特点:

首先,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即每年的 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

其次,病例呈高度散发。

第三,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其他传染病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

绝大多数乙脑感染者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仅有少数出现典型乙脑症状。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体温、精神神经症状及呼吸衰竭等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轻型

体温在38~39℃左右,神志始终清楚,无惊厥,有轻微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5~7天,无恢复期症状。


普通型

体温在39~40℃左右,有头痛、呕吐、明显烦躁、嗜睡或浅昏迷等症状。偶有惊厥或局部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理反射阳性。病程10天左右,恢复期大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神经精神症状。


重型

持续高热在40℃以上,反复或持续惊厥,昏迷,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但无明显的呼吸衰竭及脑疝征候。病程2周以上,留有恢复期症状,少数病人有后遗症。


极重型: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达40℃以上,反复或持续惊厥、深昏迷,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和脑疝。少数病人呈脑干脑炎型,表现为呛咳、吞咽困难、讲话鼻音,进水鼻腔反流等,偶可意识清楚。极重型患者多于3~5日内死亡,存活者多有严重后遗症。

特别提醒

乙脑危害性很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如:发病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惊厥,有些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精神症状。乙脑死亡率较高,一般在20%到50%之间,幸存的患者有30%到50%的病人会有后遗症。

乙脑的后遗症可能导致患者理解力障碍、语言迟钝、意识障碍、瘫痪、甚至出现植物人状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对十岁以下的儿童和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危害更大。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