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甘肃西峰区:“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探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所在的董志塬面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交通便利,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近年来,西峰区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的工作思路,深挖农业资源禀赋潜力,探索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以“强龙头、扩规模、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扩大种养规模,全力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位于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是西峰区按照“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的农业产业示范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育种室、培养室、综合用房、附属用房及种植大棚。基地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日产菌棒10万袋。

据了解,基地研发出适宜于本地气候栽培的黑木耳菌种,使用适应西部地区的大棚种植水循环节水种植模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使黑木耳菌种培养周期缩短5至7天,菌种生产采用苹果树修剪枝条、麦麸、豆粉等原材料,使种植业生产废弃料得到了合理利用。

“菌棒原材料主要是木屑,果园修剪的苹果废枝杂木粉碎后,可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生产期结束后,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后可还田利用。庆阳苹果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给菌业提供充足原料,菌业可以将菌棒肥料还田,促进果树生长,形成双向循环。”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宇说,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承包大棚发展木耳种植产业。由企业提供菌棒、技术,定单回收产品,农户负责建棚、种植,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目前,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吸纳周边群众种植玉木耳、黑木耳50棚,每棚有2万个菌棒,年纯利润可达6万元。

食用菌作为“三元双向”的重要一环,西峰区从菌棒加工、基地建设、生产销售、废料利用等环节同时发力,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冀北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庆阳市新福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抱团发展木耳、松茸、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先后发展黑木耳生产企业1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大户15户,建成菌棒加工厂2处,生产基地3处,进一步完善了食用菌产业链条。

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西峰区充分发挥种植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养殖业的效益牵引作用和菌业的闭环作用。以彭原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打造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采取正大集团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的“三定”合作模式发展生猪产业,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提质改造,大力招引、培育企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植,加快蔬菜、食用菌生产。将种植业产生的秸秆、木屑转化为养殖业的饲料和菌业的基料,养殖业产生的粪料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菌业的袋料经过分解处理后又可以回到种养业做肥料和饲料,形成一个种养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双向转化升级,实现生猪、苹果、蔬菜、食用菌四大产业“串链”成线、闭合发展。

同时,围绕“三元双向”产业发展,制定落实了“一揽子”扶持政策措施,对新建黑木耳、香菇设施大棚、生产菌棒、选育具有示范推广价值新品种等农户、企业给予奖补。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把农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截至7月底,全区食用菌生产量690万棒,预计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1.5万头;苹果面积稳定在13余万亩,总产预计达11.2万吨,实现产值7.16亿元;蔬菜生产面积达到7.87万亩,预计全年瓜菜面积达到10.6万亩,产值达到4.8亿元以上。通过菌业、种植业、养殖业相互循环,相互促进,初步构建起“三元双向”循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4.4亿元,循环农业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作者:盘小美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