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庆阳香包,针线里缝得都是故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

2001年,文物专家对庆阳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搬迁时,发现了一只刺有变形梅花、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美誉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庆阳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5000多年前,庆阳的先民们就在这里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而与之相生相伴的香包、剪纸、刺绣、皮影等民俗文化,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天地万物,山川日月,无所不包。且用料简单,一布一针一线加一珠而已。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絮全为五颜六色的彩线。刺绣手法多样,有手绣、锁绣、补绣、纳绣、套绣等,在缝制中有剪样、锁边、打结、绣样、吊絮、穿珠等工艺。其针工细密,绣中罕见。

“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了。”一针一线,都浓缩在香包里,人生百态,或奢华,或平淡,不用评说,形意相现。在这小小的香包里,不仅包裹着沁人心脾的香料,还有千百年不灭的手艺人精神,以及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