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庆视微评】香包,托举庆阳走向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香包,托举庆阳走向世界

巩晓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4年8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的省级传承人刘兰芳跟随国家文化部出访美国,现场制作香包的时候,很多外国人都来围着她看。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周末连着两天都跟着她学做香包。临走那天,小女孩气喘吁吁的向她跑来,手中紧紧攥着一个信封。翻译告诉刘兰芳,小女孩在信里说,长大要到中国庆阳来找她学做香包。刘兰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刘兰芳说,从那个时候起,她真正感觉到,小香包之魅力,做庆阳人之自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人类传承创新、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不仅是一项民间艺术,更是一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符号,它富含东方哲学和智慧,充分反映了庆阳人宽厚纯朴、乐天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从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始,这一古老的民间指尖技艺就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庆阳市党委、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推手,通过节会展示、政策带动,传承培训,院校合作,设立国内外营销窗口,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目前,每年生产以香包为代表的陇绣文旅产品1000多万件,从业人员超10万人。庆阳香包刺绣产品已经远销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2023年5月,庆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上公布了《支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要素保障、财税金融、奖励补贴三方面提出了12项具体措施,推进庆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展示文化厚度和长度的表达方式,焕新添彩香包等民俗文化,持续擦亮庆阳文旅品牌。

9月26日,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隆重举办,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庆阳。如今,像刘兰芳一样的庆阳成千上万个城乡绣娘们有了展示自己技艺的舞台,向世界讲述着新时代庆阳与中国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为中国风添彩,为文化自信助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加油助力!庆阳香包,已成为这片厚重的黄土地的文化符号。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