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村庄长在大地上。
村庄的大地是忙碌的。一到春天,忙碌的大地就开始着色了,庄稼人用自己勤劳的手为大地描摹,每一株植物都经过农人的手,从一粒种子到一株植物,从一株植物到一颗食粮,每一株植物每一寸大地都印上了庄稼人的指纹。这么广阔的大地使我心生胆怯,在这么大的地上种上粮食和蔬菜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和气力?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但是农时不允许庄稼人想这样的事情,他们要在大地上抢抓农时做农事。这些事情只能干不能想,一想就令人望而却步,他们只得埋头苦干。在广阔的大地上种上粮食和菜蔬,庄稼人心里就踏实了。大地是实在的,庄稼人也是实在的。寄居在大地上,庄稼人和大地一般沉稳而坚毅。
大地的色彩是斑斓的。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忙碌的大地总是用斑斓的色彩把自己装得满满当当。我对大地的色彩认知源于“青黄不接”一词。大地的色彩是庄稼人描摹的,青黄不接当然也是农人创造的。以前人多地少,尽管家家都在土地上种满粮食,但是到头来还是青黄不接的结果,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农家人的饭桌上就多了槐花饭、榆钱饭等野菜饭食。挖野菜是青黄不接时节的头等大事,大人孩子一边四处找寻大地上的“青”,一边盼着麦田里的“黄”。遥望金黄的麦田,我的眼中呈现出金黄的汪洋,心也跟着麦浪翻滚。大地的色彩由青到黄反复演变,青、黄的色彩一直长在大地上,只是青黄不接一词却很少被提及。
大地的声音是丰富的。请你细听,每一株植物都是有声音的,种子的开裂、植物的发芽、叶与叶的摩擦、茎与茎的触碰,甚至植物间的窃窃私语,汇织成大地美妙的交响曲。大地上盈溢着种子开裂、植物发芽的希望之音,随着一声崩裂,种子一个个脱了外衣,萌出希望的芽儿。接着便是竞相向上的声音,发芽、分蘖、抽穗,一个个唯恐落后,最后用丰硕的果实为大地母亲奉上感恩的致词。
大地成长在村庄,村庄守望着大地,这是不会改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