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评论 | 走进五指塬,聆听故土回声——读刘志洲散文集《大地上的五指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接连而至的秋雨除去空气中最后一息暖意时,我知道,秋真的深了。悄然变换的季节,我还没能以平平仄仄来描摹她的静美,此时正好收到挚友刘志洲寄来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五指塬》,这无疑让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我和作者既是好友又是老乡,他长期在政府部门履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充分发挥其扎实的文字功底优势,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文学创作,老犁、杜梨树、菜园子、五指塬、老手艺人等元素都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些散文立意高远,厚重质朴,读来使人倍感振奋,耳目一新,获益良多,感受颇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用娴熟的笔法反映故乡改革开放和飞速发展的成果,不论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可以说是秋赐人谷,正合时宜。

带着敬畏和学习的心态,翻开这本飘着故乡泥土香味的散文集,瞬间就被收录其中的61篇散文所饱含的情感吸引。全书共分为“拾味记忆、风的来信、行走大地、一抹乡愁”四辑,开篇《被雨淋湿的村庄》《那弯锈迹斑斑的老犁》等文章,就述说了离作者很近的一些事,奠定了全书的基调。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用独特的视角、凝练质朴的笔法,勾勒出真实可感的意象,唱吟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让故乡的纯朴气息散发出清冽和甘醇。文为心声,和其他写作者比起来,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可谓是一种大情怀。

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无法回避的精神皈依。尤其对飘泊在外的游子,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小时候的遇见。作者热爱生养自己的热土,为了让生命之树怒放出绚丽的花朵,他在文字里寻找从五指塬一路走来的自己。面对五指塬,作者内心五味杂陈,汩汩流淌的情愫,一次次让最本真的心声回归文字,把故乡曾经的气息,把对土地庄稼等的缠绵,都一一用文字呈现。

《大地上的五指塬》没有像我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将笔触停留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而是在抒情的土壤下,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创作养分—这是表现时代声音、提升创作底蕴的重要路径。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即使文学通过张扬、大胆的先锋实验反抗政治权威、呼吁个性自由,也未能隔断与现实生活之关联,这些作品类型的出现反而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文学是对生活经验与社会时代逻辑的某种表现或反叛。在与社会生活亲密接触而又理性观察中,作者的新书《大地上的五指塬》,可以说是将抒情品格与写实传达融会贯通起来而谱写的一曲悠扬婉转、深情并茂的信天游!。

五指塬成了作者灵感的坐标。根据庞加莱的理论,人脑是预先构造好的,这是从我们生来即具某些硬性固定的组织原则这个意义上讲的。这些原则使我们能够将所见所闻通过与文字交流而获得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并加以分类编组。当五指塬曼妙的斜阳掠过不受制约的心境时,成熟的果实也随之落下,作者顺手拣起《童年》《夏忙》等场景,在《披红》《嚷院》等习俗的喜庆声中,又在《号子》的旋律中吃着《试刀面》,最后躺在温馨的《土炕》上《喜看家乡新变化》……这些具象和非具象的分类编组信息,都被他用超乎理性的文字重建起了自己蜗居的几何形楼宇,一座矗立于大地上的五指塬。

“大我襟怀集中显,小章赋就绽真情。”当认真读完这本反映家乡和时代变迁、人文情怀和山川锦绣的散文集,我霎时觉得:我们不仅要读作品集中抒写对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更多地还要品味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儿时记忆、平凡人物、不经意的事情中,捕捉生命里最微妙的情感体验和五指塬上的人文历史,当然还有作者心中对故乡的“大爱”。

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斯塔说过:“诗的空气就是意外。”我想,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文体。写文章的笔,乃作者把握的犁铧,得从泥土中把时间翻出来。五指塬就是一座丰富的矿山,那些在岁月风化中沉淀的苍茫、厚重和空旷,如同时间,都匿身于这部厚重的文本。作者把自己的特有感悟放进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背景中,这是他向世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最好方式。作者善于把时间和身边的所见所闻一一唤醒,把自己对五指塬的爱和五指塬的日新月异重新交付给这块风水宝地。

在陇东,一条原本整体、平坦、广阔的黄土大原,因洪水长久冲刷侵蚀,被西、南、中、东四面数十里的沟壑切割成五条塬面,即平凉草峰塬、镇原原峰、中原、湫池和梨岭塬(即秦铺塬),有如人的右手五指,自西向东依次展开,故称“五指塬”。平泉镇位于掌心、草峰原居首为拇指、原峰为食指、中原为中指、湫池为无名指、秦铺则为小拇指。五指塬文化底蕴厚重,人才辈出,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履的变化。《支付方式的变迁》《住房变迁说辉煌》《喜看家乡新变化》等文章都是对这种变化的讴歌,这既有对时代主旋律的很好把握,又有对五指塬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美丽乡村、父老乡亲的由衷礼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读来令人震撼。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在精神境地遇见家乡的人和事,回应来自故乡的呼唤,这是家园的力量。《大地上的五指塬》始终充盈着乡情乡音的味道,这是作者动之以情,向人们展示故乡风物人情的文化气质的体现。用冷峻的叙事、白描的文字、朴拙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真实可信活色生香的乡土画卷。掩卷沉思,令人感慨颇多。作者眷恋家园,字里行间满蕴深情,透露着一股乡土气息,由表及里,已然理性地抵达事物本质层面,给人启迪深远。

作者固守心灵净土,一直在寻找和发现。紧紧抓住属于自己的地域物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家园的共性。这就要求散文写作不能只停留在地域文化符号的复制基础上,更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审慎的姿态和眼光找准思想灵魂的切入点,写出质感、美感和心灵深处的痛感。可喜的是,作者不但做到了,而且做的特别好!

诚然,在找寻家园之路上,所有人都是孤独的,也只有孤独,才能看到自己、找到自己,并看清自己的孤独和孤独的自己。这种孤独可能是缠绵的爱情、骚动的青春;可能是淡淡的乡愁、忧郁的寻找、漫长的等待;也可能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坚守。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作者思念的私语与歌吟,离不开心灵的影子与密码。寻找是美丽的,像探向春天枝头的一片叶子;寻找也是孤独的,到处都写满了爱和诗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家园,总是作者寻找与孤独的维系、心灵的羁绊,它总会趁着孤独潜入心底酝酿乡愁,并且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作为“眼睛不离泥土和根,不忘生活的另一个侧面”的作者,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头,我们要用更为娴熟、简洁凝练、优雅不俗的语言,碰撞出的想象画面,寻求特有的心象呈现与创造性的表达。做一名孤独持烛的使者,让睿智而热情的心灵之光,去照亮人类精神文化的博大天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待作者有更多更美地域性的篇章呈现给读者,更期待他带着我们共同走进无比神圣的灵魂家园——五指塬!最后特做一联,以达心志,祝愿《大地上的五指塬》:“携秋风为岁月添彩;凭述怀教精神炳辉。”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