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三支队伍共育良种“芯片” ——环县科技助力肉羊育种闯新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郭海霞)金秋九月,陇东大地瓜果飘香,而在环县,最耀眼的“丰”景依然在羊舍。近年来,环县用科技赋能传统养羊产业,开发应用精准营养、胚胎移植、基因组选择等新技术,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带动当地群众走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科技制种助力羊业发展

近日,走进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笔者看到整个企业“科技味”十足,视频监控巡查、种羊分群饲养……宽敞明亮的羊舍里,智能机器人往来穿梭,自动取料,饲喂羊群。

“这些都是借助杂交育种、基因聚合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培育的新品种公羔,长大与湖羊配种后,就能产出多羔、肉质好且长得快的羊。”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智指着小羊羔向笔者介绍。

在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有32名国外养殖行业专家组建的“国际队”,中国农科院及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86位专家组建的“国家队”,市、县两级畜牧兽医技术骨干组建的“地方队”,这些专家团队肩负着良种父本羊的选育和新品种培育任务。

“今年,我们开展湖羊与白萨福克羊、杜泊羊杂交实验6次,以白萨福克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杂交二元种公羊1080只,现已陆续投放到县内各乡镇合作社和养殖户家里。”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武斌说,杂交种公羊的优势非常明显,原先投放一只湖羊种公羊,生产的羊羔喂养6个月,可长到100斤左右,而杂交种公羊配种后产的羊羔只需5个月就能达到这个体重。生长周期缩短后,意味着人工和饲养成本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快速助农增收。

国内外专家筛选良种“芯片”

良种是羊产业发展的“芯片”。在“国际队”“国家队”和“地方队”共同努力下,一系列肉羊养殖先进技术正在环县“落地开花”。

近日,国际家畜研究所教授韩建林博士,英国苏格兰大学教授、动物和兽医科学教授乔拉姆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岳耀敬博士再次齐聚环县山城肉羊制种基地,为肉羊种质创新中心建言献策,筛选基因优质品种,持续加大推进育种工作研究步伐。

乔拉姆博士说:“目前,环县在传统养羊基础上,采取的基因编辑和基因组选科学技术,加快了新品种培育步伐,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羊肉品质,为市场培育出了更优质、更低价的羊肉。”

多年从事畜禽基因组研究的国际家畜研究所韩建林教授表示,种子是根本、是基础,通过筛选各类肉羊品种的优质基因,可以组合出新的肉羊基因型,当优良基因源源不断进入产业链时,环县当地的羊产业水平定会持续提高。

“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已进行到第3年,今年基本完成了杂交创新任务,正在大量生产陶南湖羊杂交羊,即将进入横交固定阶段。预计2026年进入品种中试推广阶段,2028年将申请新品种审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博士岳耀敬说。

科技养羊效益看得见

今年4月,听说杂交种公羊可以投放了,一心想带领群众致富的环县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文斌抢先报了名。他从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购买了130只肉羊种公羊,面向毛井镇红土咀、大户掌、二条俭、黄寨柯等村养殖基础母羊在30只以上且有意愿扩大养殖规模的农户免费投放。

“杂交的羔羊外形和纯种湖羊羔不一样,而且出生时体重比纯湖羊能重两斤多。”环县毛井镇红土咀村村民樊国锋一边介绍一边抱起一只出生20天的杂交羔羊指给笔者看。

“以前的纯种湖羊产羔率和羊羔成活率都很低。这种多胎杂交羔羊,体型大、长速快、成活率高,喂养到3个月左右出栏时,体重能达到50斤至60斤,一胎产两只羊羔的话,一只就能回本。”樊国锋算了一笔账,“家里共有64只湖羊,30多只羊羔马上要出栏,还有10多只怀孕的母羊。今年羊价好,加上有环县保护价收购肉羊政策‘兜底’,纯收入至少在8万元。”

红土咀村樊老庄组的尚玉平今年也领到一只合作社免费发放的萨湖肉羊种公羊。截至9月,他家已卖出100只羊羔,毛收入8万多元。“现在圈里还有近20只怀孕的母羊,怀的正是萨湖种羊配种的羔羊,预计到年底,至少还能卖4万多元。”尚玉平笑着说。

“近年来,我们与环县的肉羊养殖户结成技术‘帮扶对子’,定期上门指导应用科学养殖新技术,带动养殖户经济效益增收1000多万元。”李国智表示,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种公羊的投放量将会逐年增加,养殖户家里出栏的杂交羊羔会越来越多,收益也会逐年攀升,老百姓齐唱丰收牧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编辑:赵星泽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