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齐奋楫 富民强县阔步行
——环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环县,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一片红色沃土,也是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一颗闪耀明珠。
近年来,环县按照“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县域发展定位,紧盯“打造中国羊谷·善美环州、建设西部百强县”目标,36万环县干群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乡村振兴之歌在山川梁峁间奏响。
强力跨越,资源工业强县
环县自然资源储量较大,煤炭预测储量684亿吨,已探明可开采57亿吨,石油储量 5亿吨,属三类风能资源区、二类光能资源区。近年来,环县围绕建设全省县域经济三甲县,奋力走资源工业强县之路。在煤炭资源开发方面,规划建设刘园子、马福川、钱阳山、毛家川、甜水堡“五大煤矿”,已建成刘园子煤矿和甜水堡二号矿区,年产煤330万吨,今年上半年,生产原煤169.97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3.95亿元。
环县石油资源开发已有多年,现有中石油长庆油田采二厂、采七厂、采十一厂和玉门油田进驻开发,2022年生产原油229.67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税收1.25亿元,占全县税收的20%。今年上半年,生产原油117.76万吨,同比增长3.24%,实现增加值34.75亿元。
风光新能源开发是环县的绿色产业,规划开发新能源项目1062万千瓦,其中风电725万千瓦、光伏337万千瓦,目前,已建成117万千瓦,在建328万千瓦,预计到“十四五”末,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成后,年可发电220亿度,实现年产值68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
毛井镇是陇东地区风光新能源建设重点区域,华电、华能、龙源等央企都在此投资建设,目前华电毛井一期 40万千瓦风电场、华电毛井二期 20 万千瓦风电场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在建项目3个,其中华电毛井 30 万千万光伏新能源项目和龙源5万千万风电项目即将建成并网发电,华能毛井新能源项目在毛井镇黄寨柯等8个村加快建设。
依托风光新能源和煤炭资源优势,环县积极拓展新型化工,引进龙源电力集团在甜水堡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零碳产业园,实现风光电就地消纳和煤电耦合发展。目前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正在同步开展化工园区设立各项前期工作,争取2024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全链发展,草羊产业富民
环县有760万亩天然草场,300多万亩耕地,当地群众自古就有种草养羊的传统,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种草养羊作为首位产业来抓。近年来,环县围绕建设中国羊业十强县,奋力走草羊产业富民之路。按照推广优质肉用羊、引育高产奶山羊、提纯复壮黑山羊的“三羊开泰”总体思路,全县上下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2022年底,全县羊只饲养量突破360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突破7000元,环县羊羔肉品牌价值达到52亿元,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县羊只饲养量稳定在500万只左右,出栏量稳定在300万只以上,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过万元,实现羊产业全链条产值过百亿、“环县羊羔肉”品牌价值过百亿的“双百亿”目标。
在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县构建政、企、研、社、村、户、服“七位一体”产业联合体,打造现代羊产业体系,通过发挥产业链各类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搞加工拓市场,建成中盛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和伟赫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建办368个养殖、育肥专业合作社,其中38个育肥场年育肥能力达到100万只;支持养殖户繁育扩规模,推广“二元杂交”扩繁技术,提高羔羊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增加养殖效益。今年上半年,环县羊只饲养量达到256万只,存栏176万只,出栏80万只,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羊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达到1/3以上。
环县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以育种为核心,示范推广“二元杂交”技术,为全县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植入种业“芯片”。通过创新育种,牵引科技链优化提升,目前,通过胚胎移植纯繁选育南丘羊、陶赛特羊、萨福克羊纯种良种肉羊1500多只,完成基础母羊人工授精4000余只,选育陶湖、南湖F1代肉羊4400多只,生产陶南湖F2代羔羊1600多只,示范带动11家社企选育良种,释放新品种“科技红利”。通过运用50个“二元杂交”示范点,示范推广陶湖、南湖、萨湖二元杂交技术,授配基础母羊1.59万只,繁活杂交羔羊1.8万只。
围绕草羊产业体系发展,环县坚持用工业思维抓生产,按照“一级车间培育良种、二级车间杂交扩繁、三级车间专业育肥、四级车间屠宰加工、五级车间熟食开发”的“五级二元”生产体系,建立分工合理、上下联动、高效生产、全链发展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延伸提质、全价值链巩固提升、全循环链畅通提效。
通过实施“环县羊羔肉”品牌十大宣传活动,“环县羊羔肉”品牌被评为2023年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67名,品牌价值达到52.02亿元。环县羊羔肉成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同时远销约旦、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出口额达2000万元。环县被中国国家品牌网授予“品牌产业园示范基地”。环县还依托湖羊育种技术和规模优势,实施“百人万羊”进疆行动,与新疆喀什地区、额敏县达成合作协议,在供应优质种羊的同时,组织大学生技术团队跟进服务。
创优环境,文旅融合聚气
环县地处古边关,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汇聚,是汉御匈奴、北宋抗击西夏的边塞要地,战国长城在境内绵延110多公里,宋代砖塔距今979年,有古烽火台186个;环县也是陕甘宁边区的核心组成地,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曾设址于环县,山城堡战役是三个方面军会师后首次联合作战,是参战将帅最多的战役;环县境内海拔大都位于1200-1500米之间,气候凉爽,西北部高山草原风光优美,窑洞民宿冬暖夏凉,是避暑胜地;环县还盛产多种小杂粮,是全国荞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中国小杂粮之乡,环县羊肉十八吃、荞麦十三吃等特色小吃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环县民俗文化独特,道情皮影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东道情是陇剧的前身,陇东民歌脍炙人口,《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都出自于环县,唱响了大江南北。
近年来,环县围绕打造陕甘宁文旅名县,把旅游定位为“陕甘凉都古边塞、避暑养生美食乡”,大力发展红色游、美食游、避暑游、边塞游、民俗游、草原游、乡村游“七大旅游业态”,走特色旅游聚气之路。
环州故城是环县依托境内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新建的旅游景区,于2021年9月底正式开园营运。园内建设容纳环县道情皮影、香包刺绣等非遗文化,陇东窑洞、传统技艺等民俗文化,环县羊羔肉、小杂粮、黄米酒等美食文化和古老的历史文化“四大”资源,以“又见”手法原生原态原貌原味再现环县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生活记忆、饮食记忆,打造“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农文旅品牌和“中国羊谷善美环州”产业品牌。开园以来,旅游持续火爆,每天傍晚,古塔印记、如见环州、沙场风云、龙泉叠水、陇东别院等各个功能区被依次点亮,灯火通明的宋塔脚下,皮影馆、戏苑、环县羊肉馆、茶楼等场所一座难求,景福门前,热闹祥和的篝火晚会每晚如期上演。
乡村旅游是环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环县将旅游元素、文化创意与乡村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各乡镇依托当地的自然风貌、农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深入发掘和策划乡村风貌风情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田园采摘、旅游观光、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生态度假等旅游业态相继呈现,逐步探索出一条富有环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小南沟杨胡套子草原风景区、毛井大红马草原风景区、庄子峁生态农庄、关营生态观光园等乡村旅游体验地陆续建设迎客,成为县内外群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据环县文旅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环县旅游人数达到80万人次,增长62%,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