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民生套餐”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环县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生套餐”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环县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纪实

思民者,行于民事;亲民者,近于民心。在革命老区环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就业增收、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都是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环县聚焦居住、医疗、养老、道路等民生需求,合理布局空间,优化功能定位,大力谋划民生实事,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一个个民生工程推进有力,一个个民生愿景加速实现,为环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提档升级 生活更有品质

一条条乡村公路蜿蜒延伸,让人感受到环县铿锵奋进的足音;一座座覆盖城乡的电网骨架,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环县经济转型、赶超发展的序曲;一处处休闲景点游人如织,传递着城市生活的温情;一批批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见证着环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卓然成就……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如今的环州大地,高速路网、铁路干道纵横交错,农村公路通村入户,客货车辆驰骋千里……一张张生动的画卷,描绘着环县人民随着路网完善而日益美好的生活。

因路而富,因路而兴。据了解,近年来,环县下大力气,抢抓交通扶贫战略机遇,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搭上银西高铁、甜永高速的“快车道”,不断打通交通“大动脉”,按照“完善路网、服务产业、加强养管、保障畅通”的思路,先后实施了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联网路、断头路、村组路及产业路、旅游路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蛛网型”路网结构。目前,全县建成公路总里程5552公里,全县20个乡镇、251个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通畅率达100%。甜永高速公路、G341国道、银西高铁等纵横交错,环县境内设有3个高铁站、10多个高速出入口,还正在增建两个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交通建设不断提速,盘活了经济,汇聚了高质量发展势能。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环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民大都“靠地为生、靠天吃饭”。为了让“粮田”变“良田”,近年来,环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紧紧抓住耕地这个要害,按照“小弯取直、大弯就势”的原则和“小块变大块,便于机械化”的根本要求,积极探索“一户一块田”建设模式,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环县农业农村局统计,2019年以来,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4.2万亩,至此,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超过100万亩,被列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县。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生产格局,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县发展提质增效。这一帧帧美丽画面,正是环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的真实写照。如今,环县高质量发展的魅力,正悄无声息地通过每条路、每座桥、每栋楼散发出来,让群众悦享其中。

提质增效 生态更加优质

在环县,“山童水劣、世罕渔樵”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多年来,环县始终把改善生态作为治本之策、发展之基、为政之要,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先后兴办起10个国营林场,提出了“一退、二进、三步走”“南保水土、北治风沙”,全县按照“经济林栽植”“造林种草、修田筑坝、固沟保塬、控沙治掌”等生态治理思路,下最大的力气、尽最大的努力,一步步向绿色环县的目标进发。近十年来,环县实施了东山综合治理、南湫乡和山城乡沿线防沙治沙、乔儿沟小流域治理、环江30里风情线建设等多个生态治理项目,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一江碧水穿境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成为全县生态建设成果的真实写照。

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环县立足县情实际,不断总结生态治理经验,坚定不移走好山水林田草沙系统治理路子,推动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单一片区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治理转变,持续放大治理实效。

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多项目资源整合,全流程质量把控,全过程技术服务,实现事前指导、过程控制和事后检查验收并重,确保造一片、绿一片、成林一片、见效一片。2012年以来,连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蚂蚁森林等重点项目22个,先后建成环江川等5万亩以上造林示范带5个、环城镇耿家沟等万亩以上造林示范区23个,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45万亩,老虎沟、澹沟、耿家沟、七里沟等20多个小流域实现了荒沟披绿装的华丽转身,构筑起环县东南向西北延伸的百公里生态林带。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沿线增绿,营造公路沿线生态“微景观”,完成行道树栽植2700多公里,实现了通村道路绿化全覆盖。采取县乡筹资、群众投劳等方式,结合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创建,逐年推进“一村万树”工程,两年创建“一村万树”达标村83个,村域绿化覆盖率提高到17%,“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和美乡村逐步变为现实。

为了系统治理,凸显水田草坝的综合效用,环县坚持山水林田草统一规划,推进小流域系统治理,先后实施许掌、张塬等13个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八珠塬、叶家沟等9个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35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27座、小型水保拦蓄工程6672座,形成了蒲沟、城西川2条坝系,全县淤地坝总库容达到9897万立方米。按照每年不少于10万亩的规模持续推进梯田建设,使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实施塬面保护和沟头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沟头17条,保护塬面12处,治理面积70.95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对塬面和沟头的侵蚀。治理区内淤地坝、坡改梯、造林种草和小型水保工程等措施综合布设,逐步构建起塬面、沟头、坡面、沟道“四道防线”的科学治理体系,形成了“林草盖顶、坡地梯田、山杏缠腰、缓坡种草、杨柳垫底、沟道筑坝”的水土保持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提质扩量 教育医疗更加便捷

环县是美丽的,青山绿水、生态宜居;环县是温暖的,和谐有爱、包容共济;环县是幸福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环县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硬件设施大为改观,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超37.6亿元,共争取各类教育项目资金10.2亿多元,完成了县城5所学校的新建和9所学校的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由原来的1所增加到39所,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现在,全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53所,在校学生6.1万人,公办教师4800多人。县上通过实施“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将优势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力争实现均衡发展。今年高考,环县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进线2000人,进线率较去年增加4.81%;全省前1000名环县进入18人。

幼有所育、病有所医是千千万万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环县民生工程的必选项。聚焦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近年来,悉数被纳入民生工程的公立医院改革工程、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每一项都关系健康环县的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今年,环县在完善公共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按照“应治尽治”“应签尽签”的总要求,签约一般脱贫户、“三类户”3.3万户14万人,管理慢性“四病”患者14836人,符合政策的对象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儿童眼健康“启明行动”,完成3至6岁儿童免费“眼视力”筛查8800名。

在环县,一个个民生故事,透着欣喜与温暖。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彰显民意,民生凝聚人心。把“民生至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环县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衣食住行或是工作休闲,一个个接地气、解民忧、见成效的“民生礼包”,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