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的综合展厅,有这样一个宏大的情景再现场面:以虚实相融的现代化手法,用丰富的场景和画面生动展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的伟大历史事件。
红二十六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是西北地区最早被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
寺村塬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陕甘游击队受到李艮“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党部队乘机对根据地发起围攻,陕甘游击队伤亡惨重,1932年9月下旬,被迫退出寺村塬移至宜君县马栏镇,队委会解散,根据地丧失,游击队化整为零,进入子午岭休整,开展游击战争。
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1932年4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决定。此后,陕西省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红二十六军事宜。同年12月20日,陕西省委决定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杜衡任军政委。
由于受到“左”倾冒险主义严重危害,陕甘游击队由1500余人锐减到200余人,无法实现中央计划在陕甘边组成一个师的要求,只能成立一个团。1932年12月24日,按照陕西省委指示,陕甘游击队开往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召开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举行改编授旗仪式。杜衡兼任红二团政委,王世泰任团长,郑毅任参谋长,刘志丹任政治处长,汪锋任团党委书记。红二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少年先锋队、政治保卫队。
红二十六军成立以后,肩负起了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任。按照党中央在旬邑、正宁、三原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精神,陕西省委决定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开赴位于陕西耀县、旬邑、淳化三县交界处的老游击区照金,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到1933年2月,红二十六军第二团消灭照金、旬邑等地民团,在当地建立起5支游击队,部队扩大到300余人。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兔儿梁成立,金理科任特委书记,习仲勋任特委军委书记。1933年4月初,在中共陕甘边区特委的领导下,陕甘边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在照金召开,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雇农周冬至当选为主席,习仲勋当选为副主席。政府驻地薛家寨。1933年4月底,随着控制区域的不断扩大,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红二十六军的成立及发展壮大,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提供了强大的武装保障,开创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