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走进宁县,天高云淡,清风扑面,宽阔笔直的城乡道路绿意盎然,灰瓦白墙的民居庭院花团簇拥,天蓝、地绿、水清、山秀……绘就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共生、入目青翠的生态新画卷。
宁县城九龙广场。 邵琦摄
好生态孕育好环境。近年来,宁县坚持生态立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土绿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固沟保塬治土减泥治理,县城美化绿化等行动,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同升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县城九龙广场,立体花坛、花箱造型美观,清香扑鼻,市民漫步在公园里赏花散步……
“广场、公园里四季常青的行道树、草坪连片的生态园、青翠欲滴的绿化带……如今县城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居住在这里感觉很幸福。”每天坚持来广场散步健身的市民吴凯明说。
新宁镇苗林培育示范点。王启宁摄
近年来,宁县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总目标,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建成九龙公园、和谐广场、滨河东西路等游园和广场11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28%、39.27%和11.31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群众对城区园林绿化满意率达到89.19%。
宁县污水处理厂。李建强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的有力举措。为此,宁县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中下大力气,通过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不断做绿色“加法”、污染“减法”,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23年1-7月份,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1,同比下降12.3%,优良天数164天,优良天气率85%,全市排名第3;马莲河、蒲河2个国考地表水断面达到Ⅱ类标准,均优于考核目标Ⅳ类、Ⅲ类要求;5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县城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全县无重大环境事件发生。
晨雾中的子午岭。王启宁摄
此外,宁县还以境内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绿化、固沟保塬等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从2013年开始,宁县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累计造林105.25万亩;2021年启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和“一村万树”工程,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补植补造8.5万亩,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3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1.13%,盘克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小镇,九岘左家川、金村老庄、长庆桥野王、湘乐莲池4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入围2022年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重点支持项目,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同时,宁县还紧紧围绕“沟头不前进、沟道不下切、沟岸不扩张”的治理目标,坚持“三措并举”(保塬、护沟、固坡),着力构建“四条防线”(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塬区及其周边区域径流流向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沟床下切、沟头延伸、沟岸扩张,生态保护功能进一步增强,区域抗御径流、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