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张丽娜|仰望一座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村庄东边是一座大山。小时候,站在家门前就能看见山,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大山引起我无尽遐想。我和大山相互对望时,村庄与大山也相互对视。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山就是山,未曾想过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村庄的这座大山被称为凤栖山。这个名称大抵是有缘由的,可能曾经有凤凰栖息过。

我喜欢坐在门前的崖边仰望大山。于是,山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悉数落入我眼里,山的沉稳与冷峻,山的蓬勃与热情也无一遗漏地透溢在时光的更替之中。

北方冬日的山,是一幅幅枯寂的迹象。山上除了皑皑白雪,就剩下和灰色相近的各种暗色彩。

黑黢黢的树干、浅灰色的残草无声地诉说着冬日的惨淡沉寂。长在外面的植物都凋零了、枯败了,山上的飞禽走兽也隐没了,兀自站立在山上的树木也日渐趋向冷寂,只有地下的根须与山缠绕、与土缠绵。一些动物以及虫豸此时正与山同眠。裸露在外的事物都沉默了、消隐了。没有了身外之物,山变得简明而真实。此时看山,一眼就看到了底,看见了真实的山的原貌,山是沉稳的、诚实的、质朴的。

深冬已越,时值岁杪。春的气息已经蠢蠢欲动,大山正用自己日渐解冻、日渐升高的体温收容残存的积雪,阳面的积雪逐日消瘦了、隐匿了。

时序的力量不容小觑。跟着春天的脚步,风渐渐变软了、柔和了。不出几日,大山换上浅绿的新装,踏着春天的步调走向温暖。泥土变暖了,树木苏醒了,动物开始活动筋骨了,蛰伏的虫豸爬出居所亲吻阳光。满山杏花一齐绽放,生机无限。

蒙蒙细雨似有若无,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杏花在如梦如幻的情境中做了一场美梦,簇拥的娇妍的花映红了大山。春山可望,仰望大山我看到了春的生机勃勃与欣欣向荣。

山上长树木,还长粮食。清明前后,山上的梯田里可见村庄人忙碌的景象。村庄人不会错过任何一场农事,不会耽误任何一茬庄稼的播种。去山上劳动一次,你便会深刻体会到人和大山的密切关系。

成长是动植物庄严的使命。山上的树木、作物、动物都遵循自然的规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以内生动力不断生长。

大山蓬勃了、热闹了。满山青翠、葳蕤茂盛。浅绿、深绿、翠绿、青绿、黛绿……似乎穷尽画家笔下的丹青之色,都无法为凤栖山调配出完全切合的色彩,展现它具有的沉稳与热烈、纯粹与执着、简洁与真实,从而完成艺术忠于内心的抒情。该生长的生长该结果的结果,一切如常,一切的生长正有序地推进。

我忽然觉得,大山就是寄居村庄悟道的佛。

人间有所寄,心中有归处。成长的事物使大山更加丰富,大山让成长的事物更加蓬勃。大山是事物存在的居所,事物又力所能及地修饰着大山,以感恩馈赠大山的给养。

离开多年再次回望,我需要认认真真地走向大山,仰望与观瞻。我又向前望去,山正和我对视。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