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庆城
传承中医国粹 弘扬岐黄文化 ——庆城县中医药文化发展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李云)岐伯是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他与黄帝论医而成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首,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巨著,是中医药学的源头,因此,岐伯被世人尊奉为“医祖”。

庆城县是岐伯故里,也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面对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庆城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县域内形成了中药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岐黄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

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

时下,走进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药香浓郁,村民们将中药材割秧、扎捆、装车,一派丰收景象。合作社负责人李庆忠介绍,自2012年5月开始,他联合30名村民组建成立合作社,利用流转土地,从事中药材种植、育苗、初加工和销售,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采取“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入股等方式,实行统种、统管、统销经营,带动群众增收。

庆城县把当前中药材主栽的黄芩、黄芪、柴胡、连翘等品种调整到本地茵陈、蒲公英和酸枣等道地中药材,利用全县25万亩苹果园规模优势,在苹果树下种植蒲公英、茵陈和艾,种植面积约1万亩;在山区、川区梯田地埂和公路边栽植酸枣、金银花等多年生中药材约0.6万亩;与林草部门协调,允许群众在荒山荒坡上种植远志、茼蒿、艾、茵陈、蒲公英和甘草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4.02万亩,分布全县15个乡镇,平均亩产值达3200元以上,中药材产业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元以上。

传承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

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为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庆城县深入挖掘中医文化资源,通过中医药师承教育拜师,鼓励学科带头人开展“传帮教”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师承体系。在全县中小学、托幼机构开展中医启蒙教育,发放《中小学岐黄中医药文化地方教材》和《中医启蒙三字经》等书籍,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全县中小学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培养青少年儿童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医国粹的兴趣。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科学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95%以上,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据《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庆城县组织相关专家就岐黄之术的诞生传承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编写出版了《岐伯传奇》《岐伯考证》《岐伯医道》《岐黄文化源流》等一套岐黄文化研究丛书,开发了富有收藏价值的线装宣纸名家墨书《黄帝内经》。在临床方面,结合庆城县区域疾病特点和本地地产中药材特性,编写《实用中医简便验廉方药荟萃》,指导临床中医药应用。

守正创新擦亮岐黄文化品牌

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近年来,庆城县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普及工作,编制了大型陇剧《岐伯》,制作了《岐伯故里·甘肃庆城》《黄帝内经——千家碑林》等影视宣传片,筹拍动漫剧《岐黄传奇》,开发《黄帝内经千米长卷画册》等岐黄中医药文化纪念品,让大家广泛接触和了解中医药,推动全民健康素质提升。

为了深度挖掘岐黄文化内涵,定期与省内外中医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学习交流,收集整理、研究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举办中医院发展大会、岐黄文化论坛医祖岐伯祭拜等活动,让国内外游客及专家学者多了解庆城,了解岐黄中医药文化,不断提升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截至目前,已建成岐伯中医药文化展示景区1个、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1个,并积极实施庆城县岐黄中医药养生文化名城建设项目。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开发,加快实施国家级中医师承拜师广场、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学院、岐伯药王古洞园、甘肃岐黄中医药研究院、岐黄中医特色疗法中心、药王洞岐黄养生民俗文化基地、古城墙加固和河道治理、岐黄中医药文化五行园及五行馆、庆城知名人文景观等10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庆城县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地域文化品牌影响力。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