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借助习作课上老师的讲解,更多的应从阅读积累中一点一点去滋生。在阅读教学中选择读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抓住时机去练笔,这样才能降低写作的难度,习得写作的方法,写出真实的感受。
那怎样才能在教材中选择“连接点”和“结合处”呢?
一、选择恰当的篇目续写故事,促进学生合理想象。
一些童话和神话故事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比较大,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编和改编。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有一天青蛙从井里跳出来,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后,可以让养羊人给狼写一封信。在学完《扁鹊治病》之后,让大家写写蔡桓公病情恶化,浑身疼痛难忍,濒临死亡时想说的话。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主要为了表现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盗取火种为民造福,却受到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面对强暴不低头,忍受痛苦不屈服。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被死死锁在悬崖上,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这一部分时,设计练写片段。烈日炎炎,炙烤大地,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他既不能取暖也不能吃饭……通过这样的练习,发散了学生思维、练习了说话能力、还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的感悟。
通过学习童话和神话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为续写结尾做好铺垫,让学生“言之有物”。
二、选择写法特点突出的内容,创设条件适时仿写。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再用到写作中,内化为一种写作能力。如在学习《开国典礼》一课时,可以适时设计练写场面片断。要求抓住场面特点,运用“点面结合法”进行场面描写,概括写出“面”,详细写出“点”,学生可以选择写拔河比赛、吹气球比赛、运南瓜比赛现场,也可以写公园门口、操场上的场景等等。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会明白语文即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处处皆文章。
学习老舍先生写的《猫》一文时,除了体会猫的性格特点,还应学习围绕一个中心来具体描写。比如在表现猫的温柔可亲这一中心时,具体写了“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他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丰富多腔得叫唤”“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通过这些事例,一只温柔可爱的猫一下子就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学生在习作时要领会写具体往往比较困难,而利用课文当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就容易多了。如果能适时点拨不断练习,相信就会突破写作的难点。还可以利用一些课文专门让学生练习文章的开头,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写出不同形式的开头。这样就把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言之有法”。
三、选择最能触动读者的内容,激发情感有感而发。
语文教学中,利用对课文内容的渲染和扩充的资料,再辅以多媒体音、频、画的效果,往往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而此时是学生最想说、最想写的时候,把握好这一时机,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学生跟随周恩来去租界,看到中华同胞备受欺凌,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他们已经非常气愤。老师再播放一些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烧杀抢掠的视频和图片,他们这时一个个都是满腔怒火。在这个动情点,书写自己的感想已经水到渠成,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愤慨和振兴中华的决心,他们方能一吐为快。
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整单元的内容来连接写作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心灵之歌,这个单元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步步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感受生活中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心灵之歌。同时,体会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作用,从而习得写作的智慧。此时,学生情感的阀门已经打开,让他们带着刚刚激发出来的情感拓展阅读《小抄写员》。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应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将这件事写下来。本次教学从阅读感悟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是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的过程逐步酝酿情感,然后用恰当的写作方法表达情感,这样才能“言之有情”。
总之,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源,写是流。只有巧妙掌握读与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才能更好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