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让司法为民有力度更有温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军

近日,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我市周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司登科等3名人民调解员分别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受到表彰。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市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发源地,作为司法工作的一颗种子,其蕴含的能动司法理念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验沃土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工作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实行审判和调解相结合,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手续简便,方便群众诉讼,同时也强调司法工作人员要保持自身操守,廉洁公正、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可以说,传承好优良司法为民的理念,汲取红色法治文化,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树立“模范调解委员会和模范调解员”适逢其时,让“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传统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唤起了人民群众的深刻共鸣。为了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他们甘愿做一粒扎根泥土的种子,数十年如一日,从邻里关系到家庭矛盾,从山林土地到房屋宅基地,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用心调解、用情疏导、用法解疑的“调解法”,带给人民群众有温度的司法体验,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宗旨。

当前,我市一些地方的调解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比如,有的地方诉调对接延伸不到位,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不够健全。要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格局,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促进各类调解协调联动;要努力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相关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积极运用“东数西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矛盾风险的动态感知、精准分析,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的能力;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以法理情相结合,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距离群众更近些,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推动源头预防,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人民的期盼,就是时代的呼唤。调解工作贴近群众、贴近一线,一场场调解也是一堂堂普法公开课。广大司法工作者应深深根植人民沃土,更真诚、更便利地服务群众,更公开、更有效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更广泛、更深入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争做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为己任,把司法为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