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书评|浓浓的乡味 淡淡的乡愁 ——读孙鸿岐诗集《月光流淌的村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鸿岐诗集《月光流淌的村庄》躺在我的书架上已一年有余,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静心翻阅学习。近日,终于得空拜读。读孙鸿岐诗集,我看到了浓浓的乡味和淡淡的乡愁,更想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陇东小村庄。

地域符号鲜明,凸显浓浓乡味。孙鸿岐的诗集里,选取了一些地域特色鲜明的诗作,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原汁原味的陇东诗作盛宴。细读起来,不难发现,这些诗作或以陇东特色文化为抒写对象,如《老窑》《环县道情剧》《环县皮影戏》《看道情皮影戏》《庆阳苹果》《石磨》《香包》《洋芋》等诗作,包含了环县皮影戏、窑洞、庆阳香包、庆阳苹果等陇东特色文化符号,乡味浓郁。

陇东乡村元素,展现浓浓乡味。孙鸿岐的诗作中带有较多的陇东乡村元素,这些乡村元素,化作了诗中充满乡味的意象,进而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诗意盎然的乡诗意境,甚至是情感抒写场域。从诗中的每一个乡村元素中,都能读出一股浓浓的陇东乡味来。

“窑洞、篓子、腊肉、辣椒、大蒜、泥皮、荞麦、玉米、石碾、碌碡、土炕、火盆、罐罐茶、羊蹄印印、骡马、山洼地、崾岘、杏枝、腊八粥、老黄牛、犁铧……”这些陇东乡村的典型元素,构成了一幅幅陇东农家图、陇东春耕图、陇东美食图、陇东农趣图……这是孙鸿岐笔下的陇东村庄,更是万千陇东游子心中的故乡。读这些诗句,定会被这些陇东乡村元素所吸引,定会让游子们读到浓浓的乡味来。

淡淡的乡愁,体现于抹不掉的童年记忆。孙鸿岐对童年的记忆,无疑是十分深刻的。正因为这些久久挥之不去的或美好或感伤的童年记忆,才让孙鸿岐的诗作充满了淡淡的乡愁。如“阵阵蛙鸣/唤来炊烟袅袅/缕缕清风/轻抚童年记忆/悠悠银河/收藏等候千年的故事/点点繁星/注视着牛羊饱腹归来/婆娑的杨柳/抚慰游子的心事”(《沉醉的月光》)。这首诗看似月色美好,让人沉醉,实则写了诗人心中难以拾起的童年记忆,以及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字字句句其实都蕴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在里面的。

童年记忆当然不止这些,还有《乡味》里的“母亲炮制的地椒茶叶”、《冬天里的老槐树》中的“村口旁的老井”、《村魂》中“土窑洞和土炕”、《看道情皮影戏》中“敞口窑洞里,纸亮子上演着的皮影戏”、《陇东,那轮满月》中的“石磨、西瓜、石碾、碌碡以及冒着尖尖的粮囤”……这些童年的记忆,无法抹去。每当看到相似的物件或场景,孙鸿岐便会忍不住地写点东西。读这些诗句,会将每一位读者的童年记忆慢慢勾起,这便是孙鸿岐这本诗集的魅力之所在。

淡淡的乡愁,便是那回不去的陇东村庄。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孙鸿岐生于环县,长于环县,工作地也在环县,何来乡愁?其实不然,但凡离开了自己生长过的小村庄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淡淡的乡愁。这种乡愁是对村庄的不舍与怀念,更是因自己回不去那村庄而产生的一丝丝忧愁与落寞。这种情感是极其复杂的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变得浓郁。

就像《乡音》这首诗中,对“公鸡”和“大花狗”的叫声近似写实的诗写,立刻将读者拉回到了那个鸡鸣狗吠的小村庄里,有关村庄的一切记忆,顿时都会被想起。然而,在诗的结尾,孙鸿岐写道:“如今,我再次回到我的老宅/只听见几声孤单的鸟鸣从天空划过/这也是我很多年前熟悉的声音/感谢它还坚持着这濒临失传的艺术”。可见,村庄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村庄了,尽管“老宅”还在,尽管还能听到“熟悉的鸟鸣”,但鸟鸣已经不再热闹,老宅仍孤零零地坚守。诗中虽未提到“乡愁”二字,但这个回不去的小村庄里处处有乡愁。

《月光流淌的村庄》这本诗集中所选的乡愁诗,既有别致的乡音,又有浓浓的乡味,还有淡淡的乡愁;读来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当然,诗集中也有其他有关“生命”“四季”“岁月”“月光”等主题的诗作,可读性也非常强。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