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德琪
庆阳人在形容一个人从门外偷偷向里看或从门里偷偷向外看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叫“三觑两爽”;在形容一个人如此这般没有眼色或如此这般不懂规矩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叫“瞎眉实眼”……但即使在我懵懵懂懂地认为“四个字就是成语”的时候,我也没有把它们归入成语的范畴。老师说过,成语是雅词儿,但也不全是四个字的;这些词虽然是四个字的,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土词儿。
土词儿,就是方言;俗话说,四四方方,四个字的土词儿,就是最方的方言了。方言已经够土了,最方的方言就是土之又土、土上加土、土得不能再土了。所以,在学生时代,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文,我对它们都是严加防范,力避它们出自我口中,出自我笔下。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到了城里以后,虽然处处要求或者暗示要说普通话,但在很多场合,一般的方言词我仍然会脱口而出。但我努力回忆了一下,起码在公开场合,四个字的方言词我好像也没有说过几个。
一个偶然机会,在旧书网上看到一本《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不禁让我心里一动。因为有点小贵,所以我并没有下单,只是放进了“购物车”里。但从公开展示的几张内页图片中,我还是看到了几个“陕北方言成语”的真容:把锅料灶、把家过月、搐骨兰叹……庆阳与陕北接壤,这些个“陕北方言成语”,有的我说过,有的我听过,其他的我虽然没说过也没听过,但大致上也能揣摸出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坚信,即使土得掉渣儿的方言中,“四个字的”词儿有些真的可以叫作“成语”。
我不知道庆阳方言中的“四字成语”有没有3000条,能不能编出一本词典来,但我听过并且能听得懂的、我说过并且能说得顺溜的也有不少。而且,绝大多数都与“人”相关。
用来描写人的形象的,如“斜眉吊眼”“肥头扎耳”。如果你身材不是很魁梧,而且站着的时候总是猫着腰,就可以用“弯里曲吧”来形容;如果你个子足够高,但看起来松松垮垮的,就可以用“闪腰马趴”来形容。
用来描写人的声音的,比如“死声挖垮”“直声挖垮”。如果许多孩子在一起玩耍时连哭带叫,就可以用“吱哩哇啦”来形容;如果一屋子的人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就可以用“叽里咕噜”来形容。
用来描写人的语言的,比如“然三捂四”“然七麻活”。如果你说话不嫌腰疼、吹牛成为习惯,就可以用“谝死哇垮”来形容;如果你事情没干成一件,大话却说了无数,就可以用“日呼喧天”来形容。
用来描写人的行为的,比如“跐挖扎爪”“扎脚撂手”,比如“跌跤马爬”“挣死巴活”。如果你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对什么人都三心二意,就可以用“耍达溜希”来形容;如果你不走正路、不务正业,就可以用“爬沟溜渠”来形容。
用来描写人的精神状态的,比如“孤儿没缺”“土儿没缺”。如果你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就可以用“斜抽马挎”来形容;如果一件事情你干不了,却争着抢着要干,就可以用“扑天挖地”来形容。
布衫纽子没有扣好,叫“开胸朗膛”;不但布衫纽子没扣好,而且裤子也没有提起来,叫“日肚赖害”;光着屁股,或者没有穿外裤,叫“精沟撂吊”。
凡说话必抬杠,凡交谈必顶牛,叫“窄楞马挎”;遇人不讲礼数,论事不循常理,叫“三棱暴翘”;东奔西走但不干正事,忙忙碌碌但一事无成,叫“日鬼愣登”。
兜里没有几个钱还想炫富,穿一身新衣服就想在人面前显摆,叫“赞脚料手”;明明可以大大方方却偷偷摸摸,明明可以放开手脚却缩手缩脚,叫“贼脚柳手”。没耕过地的人耕地的样子,没打过铁的人打铁的样子,叫“生脚把手”;走路不像走路的样子,甩手不像甩手的样子,叫“猴脚溜手”。
坐着又像趴着的样子,叫“倒颈窝项”;不行又不服气的样子,叫“扭头咧拐”。席地而坐而又松松垮垮的样子,叫“扑次赖害”;左右逢源而又摇头晃脑的样子,叫“猴头楚囊”……
庆阳“方言成语”中,近义词非常丰富,这不仅标志着庆阳方言的成熟程度,也标志着庆阳方言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表示言行轻浮的“薄皮拉哗”也可以说成“轻薄料扇”,表示立刻马上的“嗑里马嚓”也可以说成“踢里跨踏”,表示嬉皮笑脸的“油脸瓜叽”也可以说成“油皮瓜脸”,表示装腔作势的“洋五二六”也可以说成“人五人六”,表示撒谎成性的“日白撂谎”也可以说成“日神叨鬼”……
同时,因为“瓜”“苕”“瓷”“洋”等字在庆阳方言中都有“傻”的意思,所以,作为方言成语的“瓜天少势”“苕打马伙”“瓷不愣叽”“洋不来呆”就成为一组同义词;同时,这四个字又可以分别和“不愣登”三个字组成另一组近义词:“瓜不愣登、苕不愣登、瓷不愣登、洋不愣登”。但我不知道“愣登”是什么意思,“不”字是在否定这个“愣登”吗?
和一般意义上的成语一样,“方言成语”也是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这其中有没有“典故”,有没有包含民间故事、地方风俗甚至神怪传说,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考证。
和一般意义上的成语不一样,“方言成语”因为大多数只存在于口语之中,所以相当一部分很难用文字记录,或者用文字记录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音近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遗憾的话,那么这同时也让“方言成语”的整理和研究既充满趣味性,又富于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