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这么近,那么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拓雅丽

《陇东报》于我而言,是这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如同一条河流,在我的生命中缓缓流淌,没有尽头,但流过之处,万物生长。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妈妈总会从乡政府的干部那里要回许多《陇东报》,用来糊墙。因此,在我还不认识自己名字的时候,就已经会写“陇东报”三个字了,是《陇东报》打开了我识字的大门,和它的相遇是我始料未及的欢喜。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没上学之前,我妈每次糊墙,拿起一份《陇东报》时,总要对我说一句话:“你啥时候能把这份报纸读给妈听,那就算成功了。”我爸这个人向来擅长“打慢气”,他每次都回应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然后,两个人边干活边讨论。我妈说,只要能坚持念到五年级,小学毕业估计就差不多了。我爸说,能念完《陇东报》最起码也得个初中文化。自幼就很敏感的我,总觉得爸爸的话很伤人。因此,能认识《陇东报》上面的每一个字就成了我年幼时的奋斗目标。

上小学的时候,我不会看图写话和写日记,便空着不做。因此,一上语文课我就很害怕。后来,这件事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一直害怕上语文课,也一直不会写。有一天放学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不想上学了,至今我都清楚记得妈妈脸上愁楚的表情。于是,她四处打听,怎样才能学会看图写话和写日记。大家都告诉她要多看书积累词汇量,我的阅读生涯由此开始了。《365夜故事》《格林童话》《水浒传》等各类书籍,只要妈妈去县城定会给我带一大包书回来。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列个书单让妈妈去买。就这样我的阅读量逐渐增大,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读书。

初中的时候,我写的文章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高中的时候,我幸运地被选为庆阳市青少年宫的小记者;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参加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毕业后考工作,也因为有写作基础让我的备考变得轻松很多。通过阅读,我学会了爱和思考,在自己的碎片时间里静静享受。

近期,《陇东报》刊登了我的一篇散文《秋染庆阳》,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倘若她知道阅读有这么大的好处,那当年在买书上花的钱、费的心力就远不止那些了。《陇东报》给予妈妈最朴素心愿的同时,也悄悄点亮了我内心深处的那盏心灯,照亮了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并将一直温暖我的人生之旅。

到现在,写作于我而言早已成了伴我左右陪我成长的朋友。走到今天,我发自内心的感谢《陇东报》,她在我生命中如风铃过响,让我看到了漫天星光,从此,我一路走,一路唱,走到灯火通明,星光璀璨。

生命长远,往事如流,童年墙上贴的那些《陇东报》早都消失不见了,但是“陇东报”三个醒目的大字却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中,像一幅老旧的画卷,写满了那时的风霜与过往。现在我经常看《陇东报》,也给它投稿,跨过岁月的河,与它越走越近。希望未来涛声依旧,它继续以拼搏之心激励我前行,而我继续以奋斗者的脚步迈向未来,在自己写作的道路上走远一点。假如没有,那也无妨,《陇东报》带给我的光,早已漫过山岭的薄雾。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