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六大产业”强动力 “群凤还巢”开新业——宁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薛亮 赵丹)焦村镇招引龙头企业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带动2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和盛镇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吸纳周边3000多名群众就业;

早胜镇积极建办乡村就业工厂和车间,让当地群众顾家增收两不误;

……

今年以来,宁县聚合优势资源,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引领,着力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紧扣“六大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建办乡村就业工厂,有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人采摘双孢菇。庆阳融媒记者 李卿 摄

农牧结合 稳粮又增收

近日,走进位于宁县焦村镇的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一张张菌床上,洁白的双孢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称重、包装成熟的双孢菇。

“目前,基地建成36座爱尔兰大棚,其中12座大棚已投入生产,每座大棚每年可采收鲜菇50吨,每吨鲜菇的销售价格在7000元左右,除供应本地的商超和蔬菜批发市场外,还销往西安、兰州等地。”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员李亚浩说。

家住焦村镇任村的罗敏今年4月来到该基地务工,“现在,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菇房里采菇,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每月还能挣六七千元。”罗敏说。

除了种植食用菌,肉牛养殖也是宁县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

走进宁县中村泰军养殖家庭农场,干净整洁的标准化牛舍里,118头育肥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农场负责人孙泰军正张罗着卸载订购的30吨大豆粕。

孙泰军的爷爷是中村镇孙安村第一个养牛万元户。2002年,在外地打工的孙泰军回到老家,干起了爷爷的老本行——养牛。20多年时间里,孙泰军的肉牛养殖规模从10余头发展到百余头,每年固定收入30多万元,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能人。

近年来,宁县以东方希望太昌刘堡、瓦斜庄科两个万头猪场为引领,发展养殖龙头企业11户,培育养殖专业村50个、养殖重点户1000户,带动全县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4.5万头、35万只、50万头和120万只,实现畜牧业增加值7.5亿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339元。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宁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产业着力打造10亿级“陇东粮仓”,带动全县种植粮食作物77万多亩;苹果产业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727元;食用菌产业走上“三元双向”循环发展新路子;中药材产业纳入“庭院经济”,年产值实现上亿元;瓜菜产业以“三川”为主阵地带富一方百姓;草畜产业回归家庭建办,实现专业化经营,“六大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分拣中药饮片。 庆阳融媒记者 李卿 摄

地企携手 强“经”又助农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宁县和盛工业园区的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厂房宽敞明亮,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将木香、白芍等中药材饮片称重、打包,这些中药材饮片将统一运往陕西等周边地区的市场进行销售。

今年2月,和盛镇店子村村民李秋梅来到这里务工,主要负责中药材饮片的挑选、称重、装袋、封口、打包,“这里的活很轻松,每周星期天还可以休息,一个月下来能收入2200元。”李秋梅说。

像李秋梅一样在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就近务工的群众有近20人,他们都是和盛镇周边村子的村民。

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还与村民签订了种植协议,鼓励村民种植金银花、蒲公英、茵陈等中药材,帮助群众增收。“截至11月底,公司预计生产中药材饮片500吨,销售收入达3200万元。”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丽霞说。

甘肃北方节能玻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宁县和盛工业园区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钢化玻璃生产线、夹层玻璃生产线、Low-E玻璃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运行有序。

“我们生产的节能玻璃被广泛用于民用、装饰、装潢、建筑、家具等行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甘肃北方节能玻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大伟说,“公司直接带动就业75人,间接带动创业就业1800余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人、退役军人5人、生活困难家庭7户。”

宁县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产业集群化”的理念,着力建平台、强功能,育产业、延链条,促开发、扩规模,积极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和盛工业集中区新修道路5条4公里,改造提升双赢东路700米,建设标准化厂房3栋2.5万平方米,先后引进陇东仁仁药业、正奥管业、宁州长城果汁、绿色冻干食品等重大项目。“目前,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34户,实现产值50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吸纳就业3000人以上。”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高俊杰说。

在此基础上,宁县以“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扩投资、促入库、稳增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全方位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今年以来,宁县共实施县列重点项目122个。

早胜镇“启梦”乡村就业工厂工人在赶制服装。 庆阳融媒记者 李卿 摄

村企融合 稳岗又安“薪”

来到早胜镇“启梦”乡村就业工厂,生产车间传出此起彼伏的“哒哒”声,30余名工人正认真地将一块块布料剪裁、缝制、压边、烫熨,不一会儿,一件件做工精细的成品童装就制作完成了。

以前,早胜镇的群众很难实现就近就业。自从镇上成立了就业工厂,周边很多妇女成了家门口的“工薪族”。

郑小儒是早胜镇南北村人,今年8月,她进入早胜镇“启梦”乡村就业工厂上班,实现了赚钱、务农、顾家“三不误”。“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闲了就来上班,每天可以按时下班,不耽误照顾家里的两个学生,每月能挣2000多元,我挺满足的。”郑小儒说。

据了解,早胜镇“启梦”乡村就业工厂是一家外贸型订单加工工厂,从今年8月到现在,已完成2万余件订单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16万元,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残疾人及社区矫正人员共33人实现就业。

位于中村镇正洋冷链物流园内的中村镇枫叶制伞就业工厂,是一家劳动密集型就业工厂,生产遮阳伞、风扇雨伞、反向伞、灯光伞等20多种产品,年可生产伞具600万支以上。

中村镇弥家村村民刘秋梅就在这家就业工厂务工,主要负责伞面制作、成品组装。“这里务工实行计件制,比较自由,每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刘秋梅说。

宁县还积极吸引各领域宁县籍人才回归、资本回归、项目回归,建办一批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劳动力密集的中小型加工类企业(乡村就业工厂),推动“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回归经济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乡村就业(圆梦)工厂51个,产品涵盖电子零部件、体育器材、环卫产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日化用品、服装、雨伞等30多个种类,吸纳就业3310人,带动增收1.18亿元。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