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我与陇东报 | 《陇东报》圆我文学梦 ​(郑玉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生时代是酝酿梦想和构筑未来的最美年华,那时候空气是甜的,理想是高大上的,做梦也是五彩缤纷的。长大后才懂得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追逐梦想是无比艰难的。我与《陇东报》结缘便是最好的见证。

2015年7月,已经不年轻的我被组织派去驻村,而且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当时的心情沮丧至极无以言表,更何况那是全市贫困第一村。

初到遥远偏僻的山村,看到三轮车拖着尘土飞起长长的尾巴,蜿蜒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一路颠簸,我感到一种回归原始的落后和破败。几经磨炼,两个月后我接受现实,渐渐进入工作状态。在我的协调下,为村子拉运农用电网,钻机井、修水泥场窖、架桥修路、布设梯田等项目措施逐步展开,驻村工作也渐渐走上正轨。一年后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我也接到了离队回原单位工作的通知。

原以为离队会让我欢喜雀跃,喜出望外,殊不知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纯真的笑脸,驻村队员们忙得灰头土脸的样子,山村的沟沟岔岔、晨露晚霞、鸡鸣狗吠......久久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当时的情绪激发了我提笔抒发情感的欲望。可是,已经几十年淹没在朝九晚五、柴米油盐中的一介凡民,怎能拾起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想?几次提笔又放弃,几经思忖终于完成《情系三角城 祈圆脱贫梦》一文我鼓足勇气向《陇东报》投出了我的处女作。说实话,对于自己第一次向官方报刊投稿并没抱任何希望,只是想抒发自己工作感想和对乡土民情的感念。

多日后,我已经忘了投稿的事。有次下午刚上班,一位同事拿着一张《陇东报》在我面前晃了晃,问我是不是该请客了。起初我还以为是自己得了什么大奖,后来才知道我的投稿发表在《陇东报》2016年4月3日第四版。看见我的文章变成铅印文字,我比中了大奖还要兴奋。

那一刻我多年平静的心情一下被点燃了,从此,《陇东报》开启了我走向文学创作之路。我把《陇东报》“北地风”专版奉为心中最神圣的文学乐园,每期必读还收藏,乐此不疲,并不时有小稿见诸报端。是《陇东报》圆了我的文学梦。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