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农村,家家都有用荆条、柳条、榆条编的箩筐、笸箩、篮子、簸箕等。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在少数,都是辈流传下来的技术。冬闲时间,几乎每户都要编筐箩,当时盛行这样一句口头禅:“编筐编篓,养活三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代替工具上市,它就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今,这门手艺已快绝迹。
近两年,庆阳市环县演武乡路家塬村三代非遗传承人、多面手农民艺人路永江利用冬闲之季,变废为宝,独创“双山”紧密型纯手工编织的高质量、实用型、耐用型大小各异的枝(藤)条筐技术和工艺,赢得了周边使用者的喜爱和赞誉。路师傅利用快手平台订货,现做现卖,销往全国各地。因受原料、时效和编织的限制(在原料备好情况下,每天只能手工编一只),货源供不应求。正在紧锣密鼓地保障今冬200多个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