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田治江|读书、买书及其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前一段时间,在《黄河文学》上读到了韩小蕙写的《言者谆谆》,写的是有关张中行先生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到了两件事,让我对张中行先生不由得肃然起敬。一是说张中行先生在世时,长期担任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最后一道把关,如果张中行先生说这里用“做”而不是“作”,那就板上钉钉地用“做”,如果张中行先生说这里用“分”,而不是“份”,那就板上钉钉用“分”,如果张中行先生说这里需用“分号”,没有人敢说用“句号”……没有人敢说不字,甚至从未遭遇过“挑战权威者”的批评,连“质疑”和“商榷”都未发生过。另一件事,说是作者某日正和张中行先生聊天,门帘一挑进来几个人,很仔细地拿一包东西,更仔细地一层一层地打开,作者看到是一块砚台,求张中行先生鉴定。但见那砚面空空,油光水滑,上面没有字、画、印、刻痕都没有,和大街上到处卖的新砚台一个样,几个人心里都很不以为然,心说这么新的东西还能成古董。但张中行先生只看了一眼,就一句话断定是清代康熙(年间)某某府某某坊(制砚名家)做的,让一屋子人都惊在那里,半天没有人敢吭声。

读了这两件事,心里对张中行先生的博学和才识就更加起敬了。后来又从文章中得知,张中行先生有一本书叫《顺生论》,不知怎么一下就有了想读一读这本书的愿望。尽管在网上书店购一本并不是太贵,但这需要一段时间。可我就想现在就出门,去小县城的大小书店里看一看,看能否找到这本书,因为很想立刻就能读一读。

这是一个下雨天,我也顾不了许多,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急急忙忙地出门,那种心情是急切的,也是迫不及待的。结果跑了几家书店都没有找到,最后又想新华书店里也许有,尽管新华书店从来都不打折,但它的图书储存量毕竟大,找到希望肯定会大一些。到了新华书店之后,才发现书店的二楼上只有我一个读者,我只好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找,还是没有找到那本《顺生论》。

心里有些失望,正要准备离开时,又一想,既然来了,何不再随便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其他书。果然眼前就有一本精装的《也看风景也读书》,这书名对我有足够的吸引力。我拿起来翻阅,第一篇写的便是山药蛋的遐想,第二篇是火炕的回忆。再一读文章,是我喜欢的文章,文章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当时就有了想买的冲动,可一看书的定价,让我不得不放下,因为是精装的,标价68元。这实在是我不愿接受的价格,犹豫再三,我还是放下了书。回到单位之后,我又上网去查这本书,结果网上只需要40多元,我便不再犹豫。再说《顺生论》,在网上有电子版可下载,我下载下来看了一些,但总觉得没有纸质书读起来让人感到过瘾。

其实,我读的许多书都是通过别人的文章提到的,或者是别人读过推荐给我的,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无意间遇到的,这样的读书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因为通过文章得知的,也是因为喜欢别人的文章,更愿意相信别人的眼光。通过自己发现的,也是因为这本书自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也是因为它的文字风格、行文风格以及描绘的事物都是我感兴趣的。而且这样的读书方式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我来说,在更多的时候,我是不喜欢精装书的。并不是嫌精装不好,而是书如果印成了精装,在价格上就高了许多,甚至买一本精装的书,差不多可以买两本普通包装的书。这对一个喜欢读书,又没有太多钱的人来说,当然是选择普通包装的书了。同时,一本书的质量如何,在我看来并不在于包装得如何,关键在于书的内容如何,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读书人看重的是书内容,而不是书的外包装。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