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庆城
庆城县 “乡村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庆阳融媒记者李云 通讯员张乾中)2023年,庆城县坚持党建引领,在法治、自治、示范、数字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推行“乡村治理+”模式,加大乡村治理力度,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庆城县不断夯实基层党支部堡垒,全县153个村积极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经营者”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模式,划分乡村治理四级服务网格210个,健全问题收集、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3700多个。

开发集积分消费、网上办事、电子商务、“随手拍”等36个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开发“361”模式微信小程序,方便服务群众。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结对式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泛搭建多元化法治平台,充分发挥普法网、司法微信公众号、普法新浪微博“一网两微”作用,及时推送法治资讯、法治故事,不断延伸农村普法深度,全面提升农民法治素养。探索推行“流动法庭进农村”“司法调解进农户”活动,开展“司法调解进农户”活动500余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组建法官、检察官、警官、人民调解员、律师参与的“三官一员一律”专业服务队67支,开展法律宣传130多场(次),化解调处矛盾纠纷350多起。设立乡村“马锡五审判方式”巡回审判点、联系点和法律流动诊所171个,巡回开庭35场(次),打牢基层法治基础。

在全县153个村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禁赌禁毒会、爱心志愿会的“五会”村民自治模式,组建队伍协助管事,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创新推出“板凳小会”“理财小组”“义务小队”等村民自治新模式,设立民情会客厅和说事点,利用“固定说事日”开展村民说事,采取说、议、办、督、评的办法,妥善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成立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50余次。

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农村公序良俗、社会新风持续提升,选树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120户。设立“六大积分”导向机制,采取积分评价管理的形式,在基层党支部设立产业发展、村级事务、移风易俗、善行义举等教育管理党员群众6大积分板块,以户为单位,灵活设置积分项目和加减分值。对主动参与集体婚礼、彩礼控制在10万元以内的群众每户增加10分。结合“三讲四送五评”活动,组织开展“遵规守法户”“科技致富户”“诚实守信户”“孝老爱亲户”“卫生整洁户”等五类文明户评选,举办“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巾帼美”评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氛围。2023年,全县共评选五类文明户113户、“最美家庭”示范户556户、“美丽庭院”263家。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成驿马镇、庆城镇等一批乡镇“一网三化”村民大管家智慧管理系统、平安乡村智能监控平台,设置红黑榜、法律服务、积分兑换、村民说事、网格管理等7个板块,以户为单位建立健全积分评议、消费机制,对党员群众参与各项村级事务、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公益服务、善行义举等情况进行赋分,全面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积分管理消费制度,秉持“小积分大管家、小阵地大平台、小网格大服务”的理念,联合全县各类商家建立“商家联盟”并集中授牌152家,其中,县城43家、乡镇108家、线上“臻品庆城”1家,分门别类商定差异化积分抵扣标准,方便群众就近自主选择商家进行积分折扣消费。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现代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推动单一管理主体向多元共治主体转化,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全力打造集党群建设、政务服务、村级治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建成四级网格15个,聘用农村党员兼任网格员3585人,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公里”。用活用好各类学习平台,锤炼村干部党性能力、提升理论水平,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涌现出了翟家河乡“红蜜蜂”服务队、“爱心妈妈”团队等志愿服务品牌,为群众帮办实事6200余件,开展各类宣传1860余场(次),组织群众自愿参与公益活动51万余人次。


编辑:李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