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记正宁县宫河镇长口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感人事迹
在最近一次工作督查中,我有幸零距离接触到正宁县宫河镇驻村工作队的各位队员们,一番亲切地交谈,使我彻底被他们朴实无华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折服。这些长期在群众身边工作的干部个个精神饱满、富有经验,颇有文学造诣的驻村队员范亚峰告诉我,他已经迷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长口子村不仅景色优美,民风更加淳朴,群众已经和驻村干部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了。
该村位于宫河镇东南部狭长的川区地带,蜿蜒的四郎河沿川通过,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479户2020人,其中贫困户166户751人。耕地面积3740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6203元。当地群众主要依靠地膜洋芋、苗木栽植、劳务输转、畜禽养殖增加收入。
组建队伍强化管理
长口子村驻村工作队成员一共有7名,队长由庆阳市国土局地质环境勘查科科长张新民担任,副队长分别由正宁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队长鲁旭和宫河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主任荔国平担任,其他4名成员也是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抽调的优秀干部。从去年6月28日起,驻村工作队就在该村安床架灶、成立机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过,讨论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工作制度》和《驻村工作计划》,严格值班和考勤,建立了群众来访登记簿和驻村工作日志。驻村队员驻村期间统一办公,每天有专人驻村值班,其余人员和村组干部一起开展工作,确保了驻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目光聚焦弱势群众
在入户调查中,驻村工作队7名队员经过商议,决定把目光聚焦弱势群众,把工作做实做细,经过一个月的调查摸底,吃过闭门羹,走过回头路,受过委屈,听过冷言冷语,硬是凭着一股钉子般的精神,和贫困群众拉近了距离,也接了地气,为群众晒过小麦,收过玉米,捡过洋芋,干过家务活,照顾过孩子,当过保姆,最终长口子村群众接纳了驻村工作队,理解并支持驻村帮扶工作,最后还变成了知心朋友。座谈会上,队长张新民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长口子村年轻人十之八九外出务工,村里留下了很多孤寡老人,照顾起来也极不方便,急需新建一处日间照料中心。要想项目落地生根,就必须解决资金问题,7名队员带着长口子村群众的殷切期盼上报市国土局、县国土局和民政局请求援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8月份市、县国土局各拿出3万元,在宫河镇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建成了一处日间照料中心。
点滴小事彰显本色
翻开长口子村驻村工作日志,我们发现驻村工作队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天都有新的思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为了防止工作有疏漏,群众有意见,张队长也仿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方式,鼓励群众说真话,经过反复过滤最终确定了6户特困户,并支持这6户特困户新建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并及时申报市国土局给这6户群众每户发放建房补助2万元,并享受1.25万元的国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扶持产业拓宽增收空间
没有主导产业,精准扶贫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变“输血”为“造血”,要发展主导产业就必须解决融资问题。面对这个困难,驻村工作队再一次向市国土局请求帮助,最后,市国土局给长口子村扶贫互助协会一次性注入启动资金1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全村今年累计种植地膜洋芋1250亩,瓜菜40亩,苗木70亩,牧草50亩,小杂粮6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4户。
倾注全力抓基础设施
为了去年年底完成脱贫任务,让贫困村群众彻底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宫河镇政府多次召开驻村工作安排会,长口子村驻村工作队又一次勇立潮头、主动请缨,积极响应“缺什么补什么”的号召,针对172户贫困户无简易厕所的现状,申请市国土局投资8.6万元,每户投资500元用于贫困户简易厕所搭建费用。在此基础上,县国土局投资11.5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维修村部,硬化广场,栽植绿化带,力求为长口子村群众创造舒适安逸的文化娱乐场地。
作者:甘肃省正宁县委农村工作部 王春峰
电话:130993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