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四种理念
——四论强化本领恐慌意识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连志
化解“能力危机”、消弭“本领恐慌”,要审时度势、理念先行,未雨绸缪、长远着眼,靶向准确、务求实效。精心定位目标、目的,悉心创新手段、措施,全心致力效果、效率。
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立足服务人民。1939年,毛泽东高瞻远瞩,告诫全党:“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加强和致力于服务人民、改善民生的本领修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牢固树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希望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关键是要体现在务实为民的本领上。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愿不愿找办法、会不会想办法、有没有好办法,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全方位检验。常温宣誓之词、常怀律已之心、常砺奉公之志、常念鱼水之情,定能把执政理念落实在行动上。
树立市场经济理念,遵守市场规律。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虽然有热情有干劲,但没有本领,蛮干、盲干,干得很辛苦,结果却不理想,原因是缺乏市场经济知识,不懂规律,不懂门道,违背自然规律。提高本领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经济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民生改善的更多诉求、适应市场规律的更多能力,着眼走出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
树立依法行政理念,适应法治社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王安石有句名言:“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首要的是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这样才能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根本上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
树立学以致用理念,着眼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不会与生俱来、从天而降,只能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历练、不断提升,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困惑学知识、补短板、寻对策,主动应对现实挑战、自觉破解“本领恐慌”。要有问题意识,捕捉拈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原味的鲜活社会热点问题,在解决中学思践悟,升华提高。
理念提振信心、增添动力,理念启迪思想、碰撞火花,理念决定行动、创造奇迹。辩证思维看问题、战略思维提能力、创新思维补短板,就能在抓工作中避免盲目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