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 社会的责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标题)孩子的权利 社会的责任

(副题)科学地为孩子接种疫苗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李彦臻

    4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既是孩子应享受到的权利,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既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又涉及千家万户。

孩子出生24小时内需打第一针疫苗

    刚出生的孩子由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相当薄弱,稍有不慎就会生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根据现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国家规定为第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除了绝对禁忌症之外每个儿童必须要接种。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的24小时内,如果没有接种禁忌症,就可以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惠跃龙说。

    在为新生儿接种完疫苗后,医院会向家长发放一个《儿童预防接种证》,证件上清楚地标注着孩子在什么时候应该接种什么疫苗,等出院后1个月内,家长需要带着孩子前往居住所在地的接种门诊办理接种手续,接种门诊将为孩子建立一个接种卡片,卡片上也会清晰地记录孩子疫苗接种的相关情况。

   “《儿童预防接种证》很重要,它不仅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证件,记载着孩子所有的接种资料,而且孩子入托、入园、入学等也都需要提供这个证件,所以家长要保存好完好。”惠跃龙提醒说。

   家长在带着孩子接种疫苗时,只需要去距离自己较近的预防接种点就可以为孩子接种到疫苗,惠跃龙解释,去距离近的接种点就是说居住在哪个地方,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就有义务为孩子接种疫苗,外地孩子也能在接种门诊得到和当地孩子一样的照顾。

根据孩子实际需要选择二类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常见的二类疫苗有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接种二类疫苗时,需要家长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状况等来选择,国家不会强制进行接种。”惠跃龙解释道。

    由于对疫苗知识的了解十分匮乏,很多家长通常会疑惑,仅给孩子接种的免费疫苗就有十几种之多,那自费的到底给孩子打不打,该如何打。惠跃龙说,对于个人来说,在费用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自费疫苗绝大多数都可接种。接种的疫苗越全面,孩子得到的保护就越广泛。但是,有些疾病其实发病率很低,或者说即使得病也不太严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预防这些疾病的自费疫苗排序,按照疾病危害程度确定优先顺序。

及时接种  以防影响孩子健康

    免疫接种是一种已经得到证实的控制和消灭致命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具有明确的目标群体,是最经济有效的卫生投资之一。可最近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让很多家长担忧不已。市民杜女士的孩子果果今年一岁半,之前她一直给孩子按时接种,可自从山东问题疫苗案发生后,原本上个月就应该带着果果去接种乙脑疫苗的杜女士,不敢贸然带着孩子去打疫苗针。针对这一现象,惠跃龙表示,经过排查,我市所用的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家长们可以带孩子放心接种。

    在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或不重视疫苗接种而不能按时带孩子去打疫苗针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惠跃龙表示,接种疫苗是帮助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家长不能给孩子按时打完疫苗,孩子就极易感染疾病,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疫苗接种,耽误了孩子的接种时间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