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新农村稿件)合水刘家庄: “土专家”剪枝疏果重“舍得” 带村民巧念苹果致富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民生)合水刘家庄: “土专家”剪枝疏果重“舍得” 带村民巧念苹果致富经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魏博庆

    本报讯 “苹果要卖上好价钱,必须个大、形正、色好,要实现这3点,果农在果树修剪、疏花疏果上就要舍得。”4月15日,关玉宝又给村民念上了一段“务果经”。

    关玉宝是合水县板桥镇刘家庄村的普通村民,但他又和别的村民不一样。因为苹果“务”得好,被村民评为“土专家”。去年,家里5亩苹果树为他带来5万元收入,关于苹果树管理,不惑之年的老关学会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自己富,帮别人”是关玉宝的责任,也是刘家庄村6个“土专家”共同的责任。

    2011年以来,科学果树管理的“春风”吹进刘家庄村,通过开展果树管理技术培训,村民慢慢改变了让苹果树“自由发展”的传统观念。关玉宝、张林宝、张树廷、唐利成、唐泰、张居国6个人也因为爱琢磨、善学习、懂技术“脱颖而出”,通过村民公开评选,成了村里苹果树管理方面的“土专家”。6个人对刘家庄村王咀、李渠、唐堡子、刘家庄4个村民小组“分片包干”,为村民答疑解惑。

    “果园管理需要有点‘舍得’精神,管理果树就像管教孩子,舍不得就管不严。”现在,在果园管理上,“土专家”张树廷尤其注重舍得,他说,以前村里都是粗放经营,看着果树挺多的,但都是“扫把头”,枝繁叶茂却结不出来大果子,全卖了落地苹果,很多人觉得务果无望,外出打工了。果树管理技术培训让他找到了解决果树不结大果子问题的办法,按照培训时学到的管理办法管理果园,务果见到了明显效益,去年,他家的8亩果园收入就在6万多元。作为村里的“土专家”,他要让全村人都知道这个方法。  

     村民唐维义最近几年算是尝到了务果带来的甜头,以前家里果园没效益,常年撂荒,自己靠务工收入,自从得到“土专家”唐利成的指导,家里的果园效益一年好过一年,去年,4亩果园收入在5万元左右,他告诉记者,唐利成刚开始来指导的时候,他觉得不靠谱,没有多理会,唐利成就帮他弄,修剪、施肥、拉枝、喷药、授粉,他几乎没参与,结果一年下来,果树结的苹果个头明显大了,拿到市场上卖,别人也很少嫌弃。看到效益,他就放弃务工,回家经营果园。他觉得“土专家”对他务果观念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要是没有唐利成带头指导,他家的果园现在还撂荒呢。

     刘家庄村村支书唐北恒是近年来发展苹果产业的受益者,也是村里苹果树管理变化的见证者。他说:“以前种庄稼,一亩地最多能产2000斤,按每斤1元的价格计算,一亩地的收入最多也就是2000元,现在发展苹果产业,一亩果树最少能收入6000元,收入提高了3倍。看到效益,村民越来越重视果园管理和发展苹果产业,村里这些变化,和6个‘土专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分不开,看着别人卖苹果赚了钱,一带十、十带百,村民发展苹果信心越来越足了。现在村里一年卖苹果收入在760万元,村民户均收入达到了2.1万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