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套种间伐:生态建设和群众增收结合的正宁样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套种间伐:生态建设和群众增收结合的正宁样本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赵彩霞  通讯员  贾勇锋 

    阳春三月,在正宁县山山峁峁,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开荒挖地、运苗浇水、植树造林的忙碌身影。

每天植树8000株,每年造林7万亩,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50.4%提高到53%”。正宁县林业局局长付小舟信心满满。

53岁的赵秉刚是正宁县湫头镇苟仁村村民,家里共有20亩地,其中12亩山地全部撂荒。今年开春,县乡两级干部就来帮忙修路整地,还请来了工程队为他这些撂荒地规划了苗林产业发展蓝图

如今我这12亩山地都栽上了核桃树和樟子松,五年后,我间伐樟子松每亩收入1万元没有问题,赵秉刚指着绿油油的樟子松树苗高兴地说,等到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我家的收入就更好了。

赵秉刚这12亩地的种植模式就是目前在正宁县大力推广的套种间伐。

近年来,正宁县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路子,采用套种间伐模式,既实现了山青水绿,又让群众脱贫致富。

每亩山地核桃园配套栽植樟子松160株,现在每株樟子松8元钱,通过项目整合、财政补贴,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把经济林建起来,五年后,樟子松长到4米高时,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株至少能卖160元,那时候,农民通过间伐卖掉樟子松,核桃树也刚好进入盛果期,正宁县湫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路忠宁介绍说,用立体间作套种模式发展经济林,既能达到生态效果,又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正宁县椿树岭、桑树岭、凤凰塬等10个万亩苗林培育示范点笔者看到,一条条荒山秃岭变成了满目葱茏的青松翠柏,一片片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生态林、经济林。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

,正宁县把全县所有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坡全部纳入到了植树造林范畴,逢山修路,遇水架桥,见缝插绿,并采取“核桃+松树”、“核桃+大葱”、“核桃+紫苏”等立体间作套种模式,把生态建设和群众增收有机结合起来,让植树造林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近三年,全县已累计发展苗林19.7万亩,培育万亩苗林示范点10处、千亩示范点30处,1.7万户6.82万群众,特别是2817户贫困群众建起了“绿色银行”。

把苗林培育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集生态性、经济性、观赏性于一体,大力发展经济林,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正宁县县委副书记段登云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