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闻一闻书香 润一润心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时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新媒体技术快速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真正能慢下节奏品读书香的只怕只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和颐养天年的老人,甚至求学的学生也会因为考试的压力选择功利性学习,撑起社会发展的中青年阶层因为快速工作生活节奏、超负荷工作压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严重依赖,工作之余品读诗书的人已经十分鲜见。

    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案盈几堆、左图右史的雅士文人式阅读习惯已逐渐消匿,电子快餐式阅读正在快速应用和普及,不可否认,电子阅读的快捷方便可以为读者阅读节约大量时间,在注重经济、只重物质的特殊社会发展期必然大受追捧。人们快速汲取知识营养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本是无可厚非。可急功近利的知识汲取只是对其皮毛的粗浅初探,不加选择而只求得意,不求甚解,一定不能深刻理解文之深意,甚至有可能因会错意而曲解伪释。徒知其表意而以为全得不仅是读者的遗憾,还为真正求知求识的人所不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骈丽文章不计其数,如果不能深解其意,只是浅尝辄止的粗略领会,既是是求知者的遗憾,也是对创作者作品的糟践,甚至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被视为中国文化塔尖的“孔孟之学”,如果不仔细研读必难得其精义。

    由于电子书阅读信息选择过于宽泛,信息更新速度快,加之传递信息者的刻意迎合大众心理需求,创作者的功利性目的致使新创作品含金量大打折扣,很难有沁人心灵的佳作出现,更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读者品位麻痹,连辨别优劣文章的能力都会慢慢丧失。利用电子书阅读名家古籍的人怕是少之又少,一则古文寓意深刻,必须慢慢品读、细细体味,长期对着电子屏幕伤害眼睛,而同时电子产品的辐射又会伤害人的身体,本身就不是一种健康合理的阅读习惯。二者电子屏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会极大降低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所以,利用电子产品阅读绝不应该成为读者追求的阅读方式。

    记得大学时有一位爱读书善读书,尤其喜欢研读哲学的舍友,刚进学校他就曾立志一定要考取北大哲学研究生,当别人在游戏的世界中纵横的时候,他会抱着厚厚的哲学书看得津津有味。脑海中一直特别熟悉有这样一个场景:课余时,他桌上随时会有冒着缕缕热气杯茶,然后一边喝茶一边潇洒的翻着书页,旁若无人的看书记录,除非有人和他探讨哲学问题,他才会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泰勒斯、柏拉图、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以至老庄哲学,对每一个人的思想、哲学理论及其传承进步,他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一般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哲学问题却总能让激动的讲个不停。“书痴者文必工,”他喜欢哲学、也会用哲学,他的文章穿插各种小哲学,大哲理,书写逻辑严密,读起来总是耐人寻味。作为室友,我也曾也努力学习他的读书习惯,可却总是没有他的定力和耐心,书本旁边必是手机电脑为伴。

    惭愧作为一个修读文学的人,自己却读书甚少,每每与友人谈书说话,只余妒其博古通今,侃侃健谈。却还不知更严重的是自己已错过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白白浪费青春。

    工作以后,更少有时间稳坐品读诗书,但我却慢慢喜欢上品茶读书。一日与室友通电话得知他果然高中榜单,惊喜祝贺之余向他请教读书悟道的秘诀。室友笑着告诉我读书读心,读的是著作者的心,读的是自己的心,读懂了彼此的心,才会交心,读懂了自会润你心灵、与你为友。读不懂定是心烦气躁,难获其理。

    没错,读书读心,快节奏的生活、灯红酒绿的都市诱惑、纷扰喧噪的生活方式很难让我们静心,更何谈读心,辟不得一方宁静的心域,如何能获古人文思哲理的沁润。

    工作之余、茶饭之隙,一杯浓茶,一本好书,闻书茶交香、品人生百理,岂不乐哉!

责任编辑: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