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官员在微信圈里装哑并不等于作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6月13日《华商报》)

    

    官员受身份限制,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慎言慎行,在微信朋友圈里自然也不会例外。许多普通人热衷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幸福”、“做微商”,如果官员也在朋友圈里大晒“喜怒哀乐”,可能就会诱发社会“传染病”,把持住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是官员理性成熟的表现。

    

    朋友圈是公共场所,不是微友们任性的地方,这当然也包括官员。同样一句话,出自老百姓之口,可能会被人一笑了之,而官员讲出来,就可能招致议论纷纷,甚至被发酵放大,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官员在微信朋友圈里多看少说,体现的是一种谨慎作风,凸显的是肩膀上的责任担当,没啥好奇怪的。

    

    各类社交软件的上线,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使人们之间的交往便捷了,但网上交流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因在网上打交道,引发线下约架的事件屡见报道,其实多半是误会引起的。靠手指对话与当面交谈相比,前者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面对面交谈可以利用肢体、表情语言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或失准,而网上的文字交流,很容易因词不达意或理解偏差而导致误解,却又难以及时修正弥补。出自官员之口的一句话,可能会因为缺乏准确性或接受者的理解走偏,造成意外的烦恼,甚至给社会带来副作用。言多必失。官员在微信朋友圈谨言慎语,罕言寡语,未尝不是好事。

    

    官员运用新媒体宣传主张、动员群众、推动工作,是能力体现也是本分所在,但不能把这种要求与官员在微信朋友圈里“表露”得少、“晒幸福”的力度不大作为排斥性、对立性考量。一般的微信朋友圈都属于带有私人性的公共场合,其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行业,恐怕并非“说正事儿”的地方。把它生硬的作为工作平台,恐怕适得其反。再者,在微信朋友圈“说正事儿”少,也不等于其它新媒体手段利用的少,更不是乏善可陈。

    

    微信朋友圈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好渠道。官员的微信活跃度低,并不等于官员的朋友圈就无意义。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以笔者之见,本就应该多看少说,多品味少指点,多察社情民意,多做提炼概括,进而吸收到实际工作中,不搞那些随波逐流,更不能拇指一动无意中去做信谣传谣的帮凶。

    

    其实,无论老百姓或者是官员,开通微信朋友圈的目的都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寻找存在感,满屏的“自娱自乐”“风花雪月”“快意江湖”,就是图个玩儿的痛快。在这类朋友圈里,作为官员身份的人,的确不宜率性而为、口无遮拦。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他是官员,其涵养、做派及责任感本就不该混同于老百姓。官员呆在这类朋友圈里,还是老实规矩一点好。

    

    还有一类微信朋友圈是奔着工作、事业而去的,图的是信息交流快捷实用。有的官员利用朋友圈的广泛人脉、政府公信力,帮老百姓做“生意”,如“县长卖苹果”微店之类,当然就不是玩儿的范畴了。官员在这种朋友圈尽管表现“单一”,仍然为公众所称道,对其评价的标准,更不能用“晒幸福”的活跃度去衡量。(张全林)

    

    

    

    

    

    

责任编辑: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