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狄公情结”对宁县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唐代名臣狄仁杰影响深远,其事迹自唐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传颂。狄任杰曾任宁州刺史,惩治贪官、治理河道、劝农植桑,以及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使宁州人民安居乐业,可谓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因此宁州各族人民都对狄仁杰十分爱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狄公情结”得到世代宁州人的传承与发展,尤其在今天宁县廉政文化建设中,“狄公情结”作为一种共同信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无论是历代的宁州官员,还是世代的普通百姓,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狄公情结”,尽管夙愿各不相同,但这种“狄公情结”对于今天宁县廉政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古代和现在的社情民意都在传承和发展“狄公情结”,且引导和抚慰着社会心理,于是建立在这种大众心理上的“狄公情结”便成为宁县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因子,“狄公情结”也成为县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再加上狄公的“名人效应”,会积极推动民众从心理上对狄公形象的认同。简单的说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它的效应如同疯狂的追星族那么强大。我们不期望宁县人都变成疯狂的“狄公迷”或“狄公粉”,只是希望狄公形象作为宁县廉政文化建设的元素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人们有意识到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信仰一致的内容,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狄公在宁州所表现的民生思想,是为民众普遍接受的,且与民众期望中的立场和观点一致。狄公心系民生的形象也与民间的信仰一致。所以在认识一贯性的机制下,狄公作为宁县廉政文化建设树立的历史文化名人典型将会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迅速传播开。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元芳体”的爆红,有其社会基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能激起几亿网民的热烈回应,足以说明当今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个“你”既指老百姓,更指各级领导。“怎么看”包括了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反省,更包括了兼听则明之民主议政。“元芳,你怎么看”?不仅是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区域关系,贫富不均,分配不均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很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民众对狄公这种“民主作风”的积极响应,对于宁县廉政文化建设而言,就是一支催化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狄公的法治思想、民生思想及政治思想,对宁县“依法治县”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尤其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狄公是再合适不过的“镜子”。党内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而广之,扩大到一般政府公务人员身上,就是给群众一个好脸色,给群众办实事、好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也是狄公的民生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宁县坚持以打造本土特色廉政文化品牌为目标,创建历史名人、孝道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四位一体”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一方面深入挖掘宁县历史名人,如西汉著名使者傅介子、西晋政治家傅玄、唐时宁州刺史狄仁杰、明时吕经一门三进士、明代良平修果的贾瓘、明代宁州吕经、元代征西大元帅刘昺、元代宁州西夏党项人直臣良吏朵儿赤、清代新华人监察御史周斯盛等廉吏名臣的廉政事迹,融入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之中。从2009年建成宁县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至2015年年底,已建成廉政教育基地6个、廉政文化示范点28个。另一方面打造廉政文化平台。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廉政网站也将古代清官的事迹和行为搬上了网页,如《宁县廉政网》《宁县党建网》。一些政府机关还组织出版与廉政有关的书籍,如2012年由宁县纪委、县监察局组织编撰的廉政教育读本《清风宁州》;一些单位还利用清官文化中的丰富素材,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如2013年落成《王孝锡烈士纪念馆》,以展览的形式来宣传清官的事迹。从这种“文化搭台,廉政唱戏”的方式可以看出,在宁县廉政文化建设中,许多方面都可以利用宁县人的“狄公情结”大做文章。

    

    宁县人的“狄公情结”奠定了宁县廉政文化建设的人文基础,对于政府而言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依法治县、心系民生,对于百姓而言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懂法守法,心存善念。

    

责任编辑: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