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文教
用历史目光审视既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政先生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的力作《泥阳笔记》,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对既往生活的反思精准到位。先生把灵兰、满堂、秉儒、德旺、田栓栓、高三娃等一杆子乡村平民,搁在某一个特殊社会时期中去表现他们的精神突变和灵魂闪光。通过他们的坛场,他们的命运,折射政治风云变迁中的社会历史的变迁,乡村百姓生产生活的变迁。《谢谢,谢谢》里,“足智多谋”又“威望很高”的农村乡镇政府里的“列宁同志”,是相当长时期里的乡村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若风似雨的社会存在,我曾当过计生专干的两镇两乡的政府小院里就有“列宁同志”的显眼与招摇。“列宁同志”们的“足智多谋”中,盛世繁华着他们“利用寒冷”等力量,强奸农民意志,褫夺农民话语权,不折不扣地机械执行上面某项偏离“三农”实际的政策的精彩故事。他们的精彩故事演绎的对国家的伤害,对社会的伤害,对法律的伤害,对农民的伤害,应该是这篇文章里“我”,“面对樊志辉的高兴,我的心里真像吃了蜂蜜加大蒜,不是滋味”一样的熬煎的。《滚滚红尘忆佛心》里表达是一个在信仰、奋斗和博爱中奔突的人,一个在国家和民族大命运中把握自身小命运的人,一个不改活人底线的人,一个永远心怀大爱的人,一个镜子似投射着你我他影子的人,一个水面般映照出这片土地的人,一个有可能是你却没有成为你的人。
    琢磨刘政先生的散文,不能不琢磨《泥阳笔记》里“走出喧嚣”一编的那些历史文化散文。像《庆阳在哪里》、《宁州八景今安在》等,先生以考古学家的执着与勤奋,历史学家的深邃与冷峻,立足庆阳,面向全国,乃至全球,为庆阳“树碑立传”。先生执拗地要为人类农耕文明肇事地的庆阳;《诗经》故乡里的庆阳;地球上黄土最实后的庆阳;为穷人的革命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庆阳;诞生伟人毛泽东“面向群众”题词的庆阳;涛走云飞,沧海桑田,古豳遗风犹行不衰的庆阳的博大坚忍的灵魂塑造高大光辉的形象,为成千上万庆阳儿女奉献一卷找回“乡愁”、铭记“乡愁”的浓墨重彩的画卷。先生笔下的沟壑梁峁,塬坪台谷,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无一不是庆阳的“这边风景独好”!先生对庆阳历史文化的反思,是真正的深刻透辟,见解独到。先生立足庆阳,却具全国意义。有人说先生是位乡土作家,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有一点却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先生的散文,基本上都是庆阳这方黄土地上结的“玉米、小麦、油菜和富士苹果”,黄土地下挖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先生作为散文创作基础的史学研究,更是深深扎根于庆阳这方黄土地,对庆阳这方黄土地上的文史的潜心挖掘和烂熟于心,使先生的散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庆阳山乡的乡土气息。先生在他的《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到:“我虽然经常能听到有作家们去农村采访,但不知道他们去过多少典型村,又去过多少山旮旯;认识多少致富能人,又认识多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知道不知道那平展展的水泥路尽头还有天价彩礼;了解不了解那窗明几净的漂亮小楼里还有孝道的沦落;那些候鸟一样迁徙的打工队伍,蕴藏着多少痛苦与欢乐;在那些平凡的世界里,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以此足见,先生和我崇拜他一样,对作家路遥非常崇拜!
    刘政先生还是一位颇具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情,一种对于山光水韵和笔下人物深挚的爱恋。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最普通的现象,通过对细节的表现,使其作品细腻传神,极富生活的美感。善于捕捉细节,用生动的细节说话,是先生创作的特色所在。先生驰骋在散文和地方志研究的广阔原野,成果丰硕。先生的创作之所以能打动我等读者,归纳起来有四,一是丰富的阅历,二是充沛的感情,三是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就存在的生动的细节,四是史学家的眼光。    
 

责任编辑: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