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丝绸古道上的“陇东明珠”
——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纪实
庆阳网讯(记者 焦敏龙)8月23日,记者从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了解到,北石窟寺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意味着北石窟寺的文化艺术将得到更多人的瞩目,也将进一步推动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
以北石窟寺为中心的蒲河、茹河交汇的三角区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是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金三角”。2016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省上大力支持文化旅游的发展机遇,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和旅游扶贫重点突破性项目,突出特色、富民理念,开展基础工作、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安全防范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打造全域化精品景区。
立足优势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位于西峰城区西南25公里处、蒲河与茹河交汇处的北石窟寺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石窟内现存数量可观、保存完好的北魏至宋代石雕佛像。这一区域历史遗存丰富,佛教艺术灿烂,是秦汉以来网状丝绸之路在陇东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庆阳历史文化积淀颇为深厚的地方。但多年来,受诸多因素制约,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始终没有做大做强,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
2014年以来,随着全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各级旅游部门立足本地优势,依托北石窟寺景区的天然禀赋,找准突破口,明确提出把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建设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以此补齐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短板”。自去年4月以来,总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涉及镇原县太平镇、上肖乡和西峰区董志镇部分区域的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旅游文化浮雕墙、文化苑广场绿化、六顺亭、护坡、丝路风情园一号挡土墙砌筑、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将打造成一处集旅游文化展示、生态窑院休闲、庆阳“乡愁”印象、生态庭院度假、北石窟驿站体验、“上善若水”体验、欢乐农场参与体验七大板块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和甘肃省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
整合资源促进全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能提升一地的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据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正科介绍,长期以来,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文物保护研究能力较弱,北石窟寺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水平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还有差距。未来,敦煌研究院接管北石窟寺后,将在石窟研究、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游客承载量研究、景区建设开放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这一实际,去年5月,我市通过了《庆阳市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确定镇原县依托北石窟寺旅游资源优势,以丝路驿站为引领,
充分利用丝路古道遗存、彭阳古城遗址、自然山水生态景观等优势资源,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与全县文化品牌有机整合,形成“一心、两轴、九大功能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一心”即北石窟寺;“两轴”指茹河双岔沟文化旅游发展轴、蒲河生态旅游发展轴;“九区”指寺沟塬东入口综合服务区、北石窟寺文化观光体验区、北石窟驿娱乐休闲区、夏坬坬运动康体参与区、彭阳驿站古城文化体验区、露底乡愁小村休闲区、石道坡古城文化体验区、小河湾诗意情怀体验区、生态保育区。
项目实施以来,各级相关单位紧盯招商引资,破解旅游扶贫资金瓶颈,已精心论证储备招商项目21个、17亿元;出台专项优惠政策,精准对接招商,成功引入黑龙江大庆市绮美经贸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建设北石窟驿站和“上善若水”体验两个运营板块;引入省煤田地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亿元,整体开发“三池”景区。截至目前,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已有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1亿元,集中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列支5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扶持资金融资贴息。
抱团推进奏响富民和谐曲
旅游资源作为一地独有的资源形态,需要深入挖掘、精心打造,才能激活内生动力,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位于镇原县太平镇柳咀村蒲河、茹河与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小河湾相交的“三角区”。今年以来,市旅游部门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必须突破突围”的新思路,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片区开发建设项目,作为旅游扶贫的重点工作。
镇原县委、县政府突出富民理念,统筹考虑旅游区周边群众的就业创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与景区建设,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加快改善了北石窟寺周边太平镇柳咀村蒲河、茹河沿线的土地整理、道路硬化、电力通信和绿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中盛孵化基地1处,休闲垂钓鱼塘8座,完成山体绿化造林5000亩、河堤护岸工程1070米和1800方景区水源工程,努力解决群众长远生产生活问题,积极促进旅游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均衡发展。同时,该县以北石窟景区环线开发建设为核心支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城乡交通、农村精神面貌、就业机遇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据悉,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片区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全县10万余人从事旅游产业,实现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的小河湾地处董志塬塬边,有着浓厚的古迹文化底蕴和唯美的自然风景,石崖、大峡谷、生态湿地、百年古槐、金蟾望月峰、冬季冰瀑等天然景观让这里成为发展旅游的一块“风水宝地”。2015年以来,小河湾的乡村旅游发展引起了全区各界关注。今年74岁的小河湾村民段学勤告诉记者:“我一直生活在小河湾,过去没人来这里观光落脚。这两年,村上的道路硬化了,环境更加优美了,我接待过的游客已经有好几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