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最美村庄展示】孔塬村:蝴蝶闻香觅孔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百多年前,50多位孔子第70代后裔,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来到西峰区后官寨镇西部的一个小村落,他们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于是择此地而居,并命名这个小村为孔塬村。

    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和辛勤耕耘,这个孔子后裔生活着的小村庄,总人口达到了758人,总耕地面积超过2000亩。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外交家、编译家孔熙忠等名人。

    孔子后裔选择的“桃源”

    西峰区后官寨镇孔塬村地处后官寨镇的最西端,这里山川秀美,林密水净,用黄土修筑的亚洲黄土第一坝——巴家嘴水库坐落其中,以其雄伟的身姿展示着高原出平湖的胜景。

    来到孔塬村,一颗柳树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相传这颗柳树是孔子的后裔亲手栽植,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颗柳树根植在孔塬这片热土上,掩映在美丽的村落里,成为孔塬村文化亮点之一。

    据孔塬村孔家家谱记载:光绪二十五年,旱灾频发,山东一带尤为严重,草木枯萎,庄稼欠收,人民无所依靠。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强盗”所至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京畿之地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不久,战火波及山东等地,孔子第70代后人的一个支脉为避祸乱,举家向西迁徙,当年秋天,从山东迁徙出的这支孔子后人,进过一路颠沛流离,最后来到庆阳西峰西面的一个小村,看到这里西依蒲河,东面崇山,草木茂盛,土地肥沃,有桃源之幽静,是隐者的宝地,无不感叹,相互都说找到了安居的乐土。从此,这一脉孔子后人便在此安家,并把这个村子命名为“孔塬”。

    在此定居后,孔子的后人们一直秉承“仁、义、礼、智、信”的理念,代代传承至今,形成了孔塬村今日“淳朴、勤劳、知足”的村风。

    “花海”孔塬玫瑰飘香

    11月15日,记者来到孔塬村时,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虽然已过了玫瑰花生长的季节,但仅存在库中的干玫瑰花瓣已让孔塬村清香四溢。孔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及便利向好的发展环境,让孔塬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吸引了外来企业的投资。

    从2011年开始至今,广州乔氏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孔塬村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玫瑰520亩,建成集采摘、观光、加工、体验为一体的玫瑰园,将孔塬村变成了“花的海洋”,吸引来了周边无数游客漫步玫瑰花海,欣赏珍品玫瑰,品尝玫瑰食品。通过广州乔氏集团的精加工,孔塬村生产的玫瑰花瓣能加工成一百多种产品,每年可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劳务收入70多万元。

    2015年,在精准扶贫惠农之风的吹拂下,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农家院子里都通上了自来水,崭新的村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等布局整齐,搬进新宅的村民笑容满面,文化广场上的老人和孩子们,喜笑颜开,怡然自得。

    同年12月,从孔塬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李俊、李雪敏等返回家乡,投资300万元建成集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为一体的种兔、鸵鸟、梅花鹿繁殖基地各1处。仅鹿茸一项收入,今年就达到15万元。此外,周边农业龙头企业投资56万元,在孔塬村建成占地285亩黄花菜种基地1处,带动了孔塬村3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

    孔塬村村支书李永福介绍,黄花菜田、野兔基地、梅花鹿群、玫瑰花海等孔塬村的四大产业带动了全村所有的闲散劳动力,产业让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达5000—6000元。特色花木、特色养殖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掀开了孔塬村特色产业助推农民致富的篇章,2016年,孔塬村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蒲河边的一块宝地

    沿着孔塬村2400多米的玫瑰篱笆栅栏漫步,仿佛置身花海,花海的尽头,是以“百年古柳”为中心、以历史文化墙为背景的旅游景点。再向西,是巴家嘴水库生态保护区,遥望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孔塬村的山川之间。

    李永福介绍,孔塬村的发展将历史、人文、山水、产业四个方面做文章,以“四大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村庄环境,建造生态休闲养生的旅游名村,让文化旅游建设成为孔塬村未来发展的聚焦点。此外,孔塬村还将借助巴家嘴水库,建成水源生态保护区观光台一座,打造孔塬文化特色的中心点。

    孔塬村是东面靠山、西面傍水,为进一步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孔塬村建成北庄组集体经济公墓群卧龙山公墓一处,通过建办基地,为闲散劳力提供务工岗位600余人次,贫困群众通过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人均实现增收3700余元。

    “明年,孔塬村计划参与省级美丽乡村的评选,奔着这个目标,孔塬百姓将用勤劳的双手耕耘不辍,朝着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大步前进。”李永福说。

编辑:孙雅茹责任编辑:孙雅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