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最美村庄展示】宫合村: 马莲河畔的“绿富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记者 马骁  魏博庆) 寒冷的冬季里,一阵阵冷风刮过黄土高原,刷掉了秋天留下的五彩斑斓的色彩,黄土地露出了原本土黄色的皮肤。但在合水县吉岘乡,一个叫宫合村的村庄却没有因丢了鲜艳的衣裳而惊慌失措,依然保持着“绿富美”的气质,屹立在马莲河畔。

    合水县吉岘乡宫合村铁李川组全景。

    路修通了,家变美了

    2014年,宫合村铁李川组的群众李广寨从半山腰的窑洞搬到了川道里,不仅和村里的100多户村民住上了190平方米的二层别墅,而且出门就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闲暇时,李广寨会约上了几个老邻居一起来到村文化广场,或聊天下象棋,或散步锻炼身体。

    宫合村村支书周会荣介绍,宫合村是合水县的南大门,但以前除了一条国道从这里经过外,其他的路都是土路,“晴天漫天土,下雨满地泥”是村里道路的真实写照。现在,村里的道路越来越好,不仅西合二级公路从村里经过,村里还修建了通组的水泥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家也变美了,村里的经济也活起来了,这些改变,都来自于这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

    “以前川道里几乎没有人家,村里人大多住在半山上的窑洞里,路窄不说,一下雨就是泥,出行很不方便。”李广寨说,“那时候,觉得住楼房、走柏油路都是城里人的事,谁会想到有一天,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为彻底改善村里的环境,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宫合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尤其是本村企业家李杰先后投入资金6500万元,为村里100户村民新建了两层别墅,同时还援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村民议事大厅、农民文体广场、村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等,让这个村子从里到外焕发出了新气象。

    12月14日,记者来到宫合村铁李川组,看到村民居住的别墅呈一字排开,十分壮观,村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篮球架等器材一应俱全,广场两侧,造型美观的路灯整齐排列,几位老人在广场一侧的古式风格的凉亭里下象棋,干净整洁的环境,怡然自得村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合水县吉岘乡宫合村几个村民在文化广场上下象棋。

    衣着靓了,吃得好了

    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冬季是农民的假期,随着天气一天天冷下来,黄土地进入了休眠期,而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也会迎来短暂的休息。

    每天吃过中午饭,村民李树林就会穿上新买的皮夹克去村文化广场转转,这个已过花甲的农民,现在对吃饭穿衣也讲究起来了。“你看现在谁还穿旧衣服,谁还吃粗面馍。”李树林和妻子说起近年来村里人在吃饭穿衣方面的变化。

    就在几年前,李树林最怕听到的就是家里人说缸里又没水了,因为那时候吃水要到很远的沟里去担,路是小土路不好走,担一次水费时又费力。“现在我们宫合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年轻人几乎天天都穿新衣服,每件还不重样呢。” 李树林说。

    李树林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村里人的生活光景都不好,衣服补了又补,冬天一身老棉袄,有的棉花都露在外面。那时候,村里人几乎都吃粗粮,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白面。“学校里偶尔看到有人拿白面馍,真能馋死人,大家就围起来抢。”李树林说,“再看看现在,每天吃的东西越来越好,鸡鸭鱼肉已不是什么稀罕吃食了,即便是在平常日子里,都会炒几个菜来吃。”

    而在李广寨的记忆中,宫合村以前家家户户养的猪、鸡、羊都没有圈舍,到处乱跑,粪便随处可见,村子里柴草乱堆,村民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一片脏乱差的景象。现在不一样了,不仅猪、鸡、羊和牲畜有了圈舍,村上还新建了5个垃圾屋,购置了80个垃圾箱,配备2辆保洁车,依托农村公益设施运行机制项目,成立垃圾清运保洁队伍,聘请2名保洁员,坚持日打扫、周拉运,保持了村庄环境整洁。“现在村子里连碎纸片、瓜果皮都很少见到了,更别说家禽牲畜粪便呢。”李广寨说。

    口袋和脑袋都富了

    虽然已经是冬季,但宫合村村民严正义这两天却正忙着修剪自家的苹果树,他家的4亩苹果园,每年至少能带来4万元的收入。严正义说,他要用栽植苹果树赚来的这些钱,为家里修新房子,作为儿子结婚的婚房。

    “村子里的年轻人游手好闲的少了,认真谋出路的多了;妯娌之间闲话少了,互助友爱多了;邻里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少了,为村谋发展的多了。”在村支书周会荣看来,村里的管理比以前容易了很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观念上的变化和村里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宫合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村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作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为村民脱贫致富谋出路。

    吉岘乡副乡长杨皓巍告诉记者,近年来,宫合村积极衔接争取帮联单位先后投资120万元,建成千头猪仔繁育中心并辐射带动周边35户群众发展规模养殖,新栽苹果树200亩、核桃树550亩,种植各类瓜果菜230亩,发展苗林300亩,输转富余劳动力220人次,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7254元。此外,全村还复垦旧庄基75处,恢复耕地163亩,在山上种植油松、国槐、核桃树等,不仅增加了收入,还绿化了山坡,即使到了冬季,周围的山上还有绿色点缀,为村子增色不少。

    村里群众的口袋富了,脑袋也富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宫合村不忘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村开展了新农村、新风尚、新农民等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农民新风尚,破除小富即安、因循守旧、依赖观望等思想,牢固树立起洁净之风、德孝之风、互助之风、和美之风。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