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最美村庄展示】荔园堡村:红色基因韵味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记者张昶昶 何海峰) 庄严肃穆的南梁革命纪念碑、气势恢宏的南梁革命纪念馆、整洁干净的乡村道路、鳞次栉比的经营门店、造型别致的特色民居、功能齐全的村部和文化广场……走进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红色小镇的韵味扑面而来,美丽乡村的神韵和风采,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驻足拍照,流连忘返。

    荔园堡村南梁红色小镇风貌。

    荔园堡村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核心区,辖4个村民小组387户1621人,总土地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37亩。2014年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南梁红色小镇建设的历史机遇,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村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快速、转型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荔园堡门楼。

    充分利用红色基因 创建特色党建模式

    荔园堡村党支部利用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了荔园堡村史、党史展室和红色文化宣传墙,设立村史序言、村官榜、民风民俗、本地特色以及善行义举、行业带头人、学子榜、荣誉榜等展牌,通过曾经发生在村上的生动鲜活事例、取得的成效成果和特色民俗文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牢记光荣历史,继承光荣传统,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凸显。

    在南梁红色小镇建设中,村上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顾全大局,带头拆迁,仅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全面配合完成了10个驻村单位、54户居民、143个农商户的整体搬迁新建和“两点一存”文化广场、南梁革命纪念馆新馆、游客接待中心、客服中心等景区建设项目。在民主管理方面,荔园堡村党支部发扬革命战争年代南梁党组织的光荣传统,把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村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行“协商民主管理制度”,由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协商决定村级事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实用技术培训、社会帮扶救助等8个协商管理小组,让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富民产业开发、惠农政策落实、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内生动力。

    荔园堡门楼。

    依托红色旅游 发展多元产业

    “现在条件非常好,水、电、路、暖都通了,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荔园堡村村民张丽萍说。张丽萍以前在华池县城经营服装店生意,2014年南梁红色小镇建成后,她返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经营南梁当地特色小吃,每年收入达五万元以上。

    近年来,荔园堡村抢抓华池县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把旅游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实施了南梁景区“床位工程”,新建南梁壹号院1处16户,开发闲置窑洞60孔,提供床位144张,可一次性接待游客460人,户均月收入近万元;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新建商业门店500多间,发展红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以及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造红色旅游新村,使旅游环境得到优化,旅游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村里还积极衔接市、县业务部门,争取投资10万元,举办了香包、刺绣等红色旅游产品加工以及设施蔬菜种植等实用技能和外出务工实用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工500人次。

    荔园堡村文化广场。

    改善人居环境 提高群众收入

    改善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要义所在。荔园堡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累计实施危旧房(窑)改造180户,配套新建大门、围墙、院落硬化、卫生厕所、厨房改造等设施,新打小电井60眼,硬化水泥入户道路10.7公里,新建生态广场和停车场各1处,在村部建设文化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夕阳红活动中心、农家影院、村卫生所各1处,建设电子商务中心1个、村级电子商务点2个,建成党建宣传专栏和村史馆1个,实现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网络、通组道路硬化“四个全覆盖”。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荔园堡村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党性锤炼日”活动,每周五下午组织党员干部对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扫,动员群众对庄前屋后、道路、河道及田间地头进行拉网式清理。同时,维修垃圾填埋场1处,新建固定垃圾仓5个,配备大型垃圾箱4个、小型垃圾箱30个;依托保洁公司,成立村级环卫队1个,招聘环卫工人3名,对河道、公路、农户庄前屋后“三堆五乱”进行集中清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