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最美村庄展示】罗川村:千年古城展新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范亮  )午后,穿村而过的柏油马路上,充满快乐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干净整洁的仿古农家小院前,农妇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跳着广场舞;整齐开阔的蔬菜大棚里,还有农户辛勤劳作的背影……

    这些都是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的美丽缩影。站在“唐台龙凤晒烟”处环顾四周,一湾湾清水,一抹抹良田,一座座日光温室,一条条灌溉渠道,恬静安适的田园景象与现代生态农业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

    罗川村全景。

    千年古城山里“藏”

    罗川村位于正宁县永和镇北部的四郎河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这里文化积淀厚重,别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群密布,村子周围的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山”合围,东西一马平川,四郎河沿川而过的地形也使得其自然风景十分秀丽。泰山拱翠、琴山古洞、云寂孤峰等“正宁八景”,罗川村更是独占其三。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魏时期,即在这里设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唐时改为真宁县,清改为正宁县,沿用至今,罗川作为古县城直到公元1929年迁置,设县长达1509年之久,是正宁历史文化名副其实的“缩影地”。2006年5月,罗川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罗川村被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

    走进罗川,犹如穿越时空隧道:清道光铁旗杆、明赵氏石牌坊、文庙大殿、古汉柏……浓郁的古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然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各地游客,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途径。建于山脚下的泰山庙历史久远,名扬四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依然经久不衰,吸引着陕甘两省四县4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士前来踏青游玩。村民杜永春承包了一座日光温室,种植着西红柿。他告诉记者,村内的很多瓜菜大棚虽没有正式经营采摘,但每年古庙会的游客都会前来采摘玩乐,周边县城、乡镇的吃食小摊贩也会来“凑热闹”。

    赵氏石牌坊。

    贫困山村换新颜

    罗川村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缺电、无路成为制约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瓶颈。40多岁的路红军至今对过去的生活记忆犹新,“以前住的都是土窑洞,下雨发愁,地震担心,出门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路泥,十分不便。”

    近年来,正宁县全力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深入挖掘罗川村文化底蕴,修建了仿古街道,保护古民居建筑群、修缮文庙大殿及泰山古庙。同时,实施“宜居”工程改善罗川村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集中连片建成“仿古式”小康住宅100户,完成旧宅改造68户,门前人行道硬化18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新修排水渠320米,砂石硬化通村道路1.5公里;新建农民文体活动中心,配套建成村级活动室7间;建成“唐台龙凤晒烟”景观1出,硬化休闲场4237平方米;完成“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410户,户均普及清洁浅水井1眼,建成畜禽圈养点1个,垃圾集中处理点1处,安装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1台,栽植绿化树木300多棵。

    几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住房宽敞了,道路畅通了,村容整洁了,如今的村民们呼吸着千年古城浓厚的历史气息,享受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成果。村民路红军说,“当年的土窑洞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小独院,自来水、太阳能、网络一应俱全,房前有公路、花园和文化广场,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村民返乡创业忙

    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罗川村也充分利用四郎河川区的优势自然条件,积极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成水泥拱架大棚400座、日光温室60座,建成蔬菜交易钢架大棚600多平方米,配套建成提灌站1处,铺设灌溉管道2.1万米,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260人,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30万元;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3个,扶持发展500只以上专业养鸡户150户,鸡饲养量打到13万只,产值90多万元。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的适婚青年也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村子有了新发展,村民生活有了新盼头,在外打工的人也不愿继续漂泊,开始纷纷返乡搭乘创业这趟“顺风车”。2011年,魏成刚携妻子朱思云从南方回来,在罗川村经营了一家小型超市,并在淘宝、京东注册了网店,经营苹果、核桃、旱烟等特产。

    朱思云是广东人,2004年嫁给魏成刚后,一直在外生活。“以前对罗川村的映像,一直是老公口中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所以2011年回来看到村子的变化,既吃惊又开心,也理解了为什么老公要回家乡创业。”朱思云说。

    对未来的发展,魏成刚充满信心。“村子发展很快,等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里采摘、农家乐一体化发展,到时候我要扩大超市的规模,肯定有前途。”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