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警惕以公正为名的不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法律的目的是实现公正,而实现公正的唯一路径是事实和证据。有罪或无罪都必须由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而不是其他。辛普森案的教训不仅美国人要记取,中国的法律人也不应忘记

  劳月

  刚落幕不久的第89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把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法律题材纪录片《辛普森:美国制造》。这部纪录片罕见地以电视剧集形式,用5集每集90多分钟的片长,详细地再现了美国前橄榄球明星O·J·辛普森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我知道辛普森案是从1994年那个著名的高速公路警车追逐的直播场面开始的,然后是那个同样著名的在法庭上举起戴不上手套的大手的场面。至于事件的来龙去脉,一直不甚了了。因为这部纪录长片,我终于了解了这个当年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著名案件的详细情况,并且明白了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不少道理。

  一位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个美国流行的笑话,说是在法学院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问学生,律师的责任是什么,全班学生都回答说,为了主持正义。到了二年级,这样回答的学生只有一半。到了毕业前,只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个笑话的意思很明显,当法律成为一门谋生的职业,正义的价值就越来越淡漠。

  辛普森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本来似乎证据确凿的谋杀案,经过长达267天的审理,最后被彻底翻盘。看完《辛普森:美国制造》以后,我才明白,其中最重要的关节点是辩方律师打的“种族牌”。辛普森重金聘请的超豪华辩护团队从一开始就刻意突出辛普森的黑人身份,把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主题带入法庭。他们将矛头对准办案警官马克·福尔曼,把他描绘成一个白人种族主义者,把法庭变成了审判福尔曼的场所,而整个辛普森涉嫌谋杀前妻妮克尔的案情则被忽视了。多年被压抑的种族反抗情绪因此得以爆发。影片中那位黑人陪审员承认,最后对辛普森判决无罪是为遭白人警察施暴的黑人罗德尼·金报仇。辛普森被判无罪13年后,又因一桩简单的抢劫案在拉斯维加斯被判处总刑期33年的有期徒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实际上就是为13年前的旧案翻案。辛普森的宣告无罪和被判重刑,其实都脱离了事实和法律的轨道,被以公正名义的种族主义情绪所误导了。

  法律的目的是实现公正,而实现公正的唯一路径是事实和证据。有罪或无罪都必须由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而不是其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意味着,法律不应考虑肤色、职业、地位、财富等一切与事实和证据无关的因素。辛普森因为是黑人被判无罪,后来也因为是黑人又被判重刑。这样的教训不仅美国人要记取,中国的法律人也不应忘记。

  当然,辛普森被判无罪并不完全因为辩护律师团队的“种族牌”。假如洛杉矶警方侦查严谨、规范,检察官团队庭上应对有方,结局完全有可能不一样。《辛普森:美国制造》里详细展示了辛普森案开庭之前的乐观气氛和之后9个月时间里的逆转经过,先是警方鉴定人取证的不规范,导致物证逐一被推翻;后是负责侦查的警官马克·福尔曼过去的种族主义言行导致警方公信力丧失;最后是毫无准备地让辛普森试戴那只犯罪现场的手套,使控方成为一个笑柄,在全世界面前颜面尽失。9个月时间,控辩双方出示证据1105件,有133名证人出庭,作了4.5万页庭审笔录,最终的败诉控方团队无疑该负责任。

  正如上面所说,证明犯罪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要在法庭上打赢官司,首要前提是侦查工作基础扎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这些缺一不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瑕疵,纵有天大本事也是赢不了官司的。然后,考验的就是组织事实和证据的能力。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优秀公诉人的能力就是能够有效地弥补侦查工作的不足,成功地指控犯罪。我们既见过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败诉的案件,也见过因为公诉人举证无力、辩论失当败诉的案件。承认和正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地予以改进,才是我们日后胜诉的保证。吃一堑长一智,百炼才能成钢。那种“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的思维方式是要不得的。

  在《辛普森:美国制造》里,我们还看到了在今日中国十分熟悉的现象,那就是媒体对案件审理的影响。我听说过辛普森案,但没有想到这个案件因为媒体的报道对整个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影片中我们看到,1995年10月3日,星期二,那个最终的宣判时刻,全美国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人人都在等待辛普森案的判决结果。当无罪判决宣布时,街道上如雷的欢呼声吓退骑警马匹的场面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摄像机进入法庭和媒体无休止的报道,使辛普森案演变成一场媒体狂欢、一部“狗血肥皂剧”,并且影响到法庭内的审理。所以,13年以后,当拉斯维加斯地方法院审理辛普森抢劫案时,法官坚决地将摄像机和记者请出了法庭。此后,摄像机和记者都不准进入美国法庭,以确保法官和陪审团成员独立思考,不受干扰。这些教训,今天依旧对我们很有启发。

  新闻与法律一样,本该奉真实、客观为生命。媒体更可以成为司法的重要监督力量,在保证公正的实现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新闻作为一个产业,又必须考虑经济利益。于是,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受到了挑战。从审理辛普森案的1995年到今天,这样的挑战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就像影片中一位媒体编辑所讲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从什么时候起,本应是新闻人的考量变成了生意人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问题还有扩大化的趋势。

  毋庸讳言,这些年,我们都曾经被强大的舆论裹挟过,都领教过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司法与媒体、公正和舆论之间的关系,成为法律和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自媒体从业者)思考的重要问题。《辛普森:美国制造》恰好是思考这一问题的最好范本。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二十余年,但这些陈年往事对我们依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认真看一看这部电影,对于法律和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自媒体从业者),实在很有必要。

编辑:栗萌责任编辑:栗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