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李卿 李锦 陈思) 家住庆城县蔡家庙乡大堡子村王坡自然村的王有虎,是庆城县的养蜂大户,他家三代都以养蜂为主。年近花甲的王有虎已有42年的养蜂历史,被村民戏称为“蜂专家”“老蜂王”。
7月12日,记者来到王有虎家,50余蜂箱错落有致分散在庄前屋后。王有虎和老伴头戴防蜂帽,在飞舞的蜂群中轻轻从蜂箱中抽出一片蜜脾,查看蜜蜂的产蜜情况。
为了养好蜜蜂,王有虎买来书籍自学、向省蜂站的技术人员请教,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问题,对于养蜂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老王还熟练掌握了一套祖传收蜂秘诀,每年到了蜜蜂分群季节,他都能收回几十群的蜜蜂。谈起他的养蜂之道,从收蜂、分群、饲养、割蜜、摇蜜、熬蜜到装瓶等流程,老王说的头头是道。
去年,大堡子村抓住市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契机,结合扶贫工作,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蜜蜂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大堡子村自然条件差,没有主导产业,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我2015年9月到这里担任村支书以后,一直在思考怎么帮村民脱贫致富。” 大学生村官、大堡子村党支部书记翟小丽说,她走访发现,大堡子村王坡自然村有养蜂的传统,该村属于山林地区,适宜中锋饲养,但村民大多以散养和旧法饲养为主,活框饲养不到20%,饲养规模大都在10群左右,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对此,翟小丽发动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中华蜂养殖产业。在翟小丽的鼓励下,去年6月,王有虎和儿子王正中注册了“庆城县隆庆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上不少新老养蜂户,“抱团”发展起了中蜂养殖产业。
“截止2016年底,村上剩余的4户贫困户,已全部加入到了合作社,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养蜂户增加到10多户”王有虎说。村民王樊有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成员,现在靠养蜂赚了钱,养蜂规模已经增加到十几箱,利润达4万多元。如今的王樊有盖起了新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王有虎的带动下,通过养蜂,像王樊有这样的贫困户平均增收都在2万以上,到今年年底便可稳定脱贫。
为了方便蜜蜂饲养管理,提高蜂蜜产量,今年老王带领养殖户把蜜蜂从“土窑”里搬出,给安上了“新家”,并网购了活框蜂箱和人工蜂巢,尝试采用新式养蜂。
“接下来,我们将帮助他们注册中蜂蜂蜜商标,将中蜂系列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翟小丽说。
“乡上和村上对我们支持很大,增加了我的信心,今年我又增加了50多箱,规模已经超过100箱了,今年收入估计在10万以上。”对于养蜂合作社的未来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王有虎信心满满,“村上群众都有养蜂这个爱好,我将传授我掌握的中蜂的养殖技术,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看着村民一个个尝到了甜头,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老蜂王”还打算继续扩大蜜蜂的养殖规模,做大做强他的“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