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通讯员 曹建明)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风,巧立名目收礼敛财以及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在农村地区一定程度存在着,不仅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影响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7月26日,中共庆阳市委办公室、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庆阳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破除四项陋习、打击两种行为、弘扬一个风尚”,笔者认为,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必须补齐乡风文明的短板。
树立农村的新风正气和乡风文明意识,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落实移风易俗行动,外部强制力固然重要,但人们内心的“认同”“内化”才是根本所在。因此,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与此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宣传阐释等方式,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二是党员干部要积极带头,为群众做出表率,让崇俭抑奢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三是划出移风易俗行为规范的红线,以刚性制度刹住不良社会风气,使每一个人在遵规守序的前提与底线上达成共识、维护共识,破除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树立起对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实施方案的尊重敬畏。四是通过村规民约,实施互相监督,对一些产生不良后果、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以有效遏制不良行为的继续。五是文明婚嫁、文明生活,弘扬勤劳节俭优良传统的好典型,要大力表彰,发挥正能量的积极效应,从而促进世风良俗不断积累生命力和感染力,从根本上扭转不良社会风气的从众心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