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李锦) 伴随着大气恢宏的礼乐,77对新人身着汉服,缓缓走向舞台……8月28日,庆城县首届“情定周祖圣地·牵手岐伯故里”树文明新风汉式集体婚礼在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该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庆城是一座千年古城池,是周祖肇始之地,历史悠久,周礼文化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礼仪、婚丧习俗逐渐演变成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群众苦不堪言。开展移风易俗,正得其时,大快人心。
红白理事会 “理”出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帮忙张罗,啥都按标准执行,现在家里婚丧嫁娶,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省事方便!”说到红白理事会,庆城县驿马镇东滩村村民冯香梅感触颇深。
2010年的一个下午,庆城县驿马镇东滩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就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建言献策……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标准》表决通过。理事会成立后,该村严格控制红白事的项目,去掉了一些陈规陋习,既帮主家省了钱,又树立了文明新风。据不完全统计,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理“红白事”700多件,为群众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按照农村传统的殡葬习俗,老人去世后,全家族的晚辈披麻戴孝守灵3至7天,一场丧事总开支少则三四万,多则七八万。现在,政府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我们理事会也有规定,总开支比传统方式节省一大半。”该村党支部书记闫正秉说。
东滩村仅仅是庆城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典型例子……如今在庆城县,以移风易俗工作为载体,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庆城县153个行政村实现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全覆盖,并把红白事办得简朴文明,在全县吹起文明新风,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在庆城县白马铺镇王畔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要求村民“娶媳嫁女一天过”“取消红事点歌,白事点戏”。该村村委会主任张文辉告诉记者:“原来迎生送死,大小事全村都要随礼、吃酒席,如今,村里红白理事会定的铁规矩撵走了这种不良风气。”
善行义举榜 “树”出好榜样
“作为子女,不管赡养岳父岳母,还是自己父母,都是应尽的义务!”庆城县水保站干部李德波说。李德波小舅子因吸食毒品,医治无效离世,岳母残疾,岳父肺癌晚期。李德波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岳父岳母的责任,端茶递饭,接屎端尿,四方求医……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四方亲邻。今年4月,岳父去世,在葬礼上,亲戚群众自发给李德波披红戴花,他的故事家喻户晓, 被列入善行义举榜传为美谈。在庆阳农村,在白事上披红戴花是给予孝子贤媳的最高荣誉。
树立百姓身边榜样,引领文明新风。近年来,庆城县坚持深入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草根人物”,引导全县农村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利用善行义举榜宣传孝亲敬老、见义勇为、致富带富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开展“守孝道、敬父母”“讲文明、树新风”“五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去年,共评选出全县“最美家庭”10户,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6人。为扩大身边典型人物的社会影响,今年,该县还开展了“百姓故事会”“孝贤媳妇”巡回宣讲等活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善行功德榜”“星级文明户”评选是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有效抓手。庆城县把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作为评选星级文明户和入选善行功德榜的重要条件。各乡镇每月组织各村举行“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丧事简办的好孝子”评选活动,并由乡镇政府进行表彰。让身边好典型不断涌现,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带动全镇移风易俗根本好转,让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销声匿迹。
乡村文化墙 “绘”出新气象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加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庆城县将文化元素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文化理念与农村特点、乡土味道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搞好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的基础上,庆城县要求各乡镇在乡村主要街道两旁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二十四孝”“村约村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彩绘墙,集公益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寓教于乐中播撒文明,营造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乡村文化氛围。
“不要车、不要房,自己的家业自己闯”“婚丧嫁娶这些事,依靠红白理事会” “婚事新办都点赞,大操大办惹人厌”……在庆城县土桥乡南庄塬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文化长廊吸引力大量村民驻足观看。“去年,我小儿子结婚,孩子的同学朋友拦截婚车索要吃喝货,我就花了一万七”家住庆城县南庄塬村的姚立宗拍手叫好,“市上这个文件出台后,最近这类现象明显减少了。”
今年7月份,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为迅速将该意见贯彻到田间地头,庆城县以此为主题,通过漫画、喷绘等形式绘制了大量的乡村文化墙,教育和引导村民杜绝天价彩礼、厚葬、赌博聚众等陈规陋习,树立崇尚科学理念,倡导文明乡风。
乡村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文化建设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召群众的心灵,营造出乡村和谐文明的新形象。
据庆城县文明办主任郑久勇介绍,为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庆城县各乡镇将移风易俗推进情况纳入村支书的年底考核,和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对后进村进行全镇通报,取消年底评先树优资格。现如今,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生活方式在庆城县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