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穿行子午岭】护林员姐妹坚守山林21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尚倩)伴着绵绵细雨,走过蜿蜒泥泞的山路,半小时后,坐落于子午岭林间的四间瓦房呈现在眼前。在与林间树木融为一体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护林员李霞和高洁。

  个头小小的李霞和笑容温暖的高洁,都是1996年来到正宁林业总场秦家梁林场秦凤川管护站的,到今年,她们已经在这个地方与山林相伴整整21年了。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一转眼,现在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李霞笑着说。

  走进李霞的屋子,一张桌子、一方土炕、一个灶头和一个炉子,这是她全部的家当。“以前这里不通电,天黑后我们就点煤油灯和蜡烛,早上起来鼻孔都是黑的。”李霞一边开灯一边说,“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站上通了电,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还可以使用电话,和家人联系也方便多了。”

  高洁的屋子和李霞相差无几。但两个相伴多年的女人,性格却迥然不同。“我平时话很多,一直说个不停,哭笑都在脸上。高洁话少,遇到陌生人就更不言语了。”李霞一边说话,一边拉了拉高洁的衣袖。高洁腼腆地说,她刚来的时候也才20岁,什么都不会做,在林区待了几十年,劈柴、生火、做饭、挑水都会了。

  巡山时间到了。二人带齐工具,走上了熟悉的山路。李霞说:“刚来的时候,我们都还小,住在这里心很慌,尤其是晚上经常哭着睡着,半夜醒来又接着哭。白天,我们要巡山、管理苗圃、采种,冬季要防火,每天都很累,又孤独,有整整半个月,我都因为想家而哭到半夜。”

  问及她们既然条件如此艰苦、内心这么痛苦,为什么不离开。高洁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这里虽然艰苦,但工作稳定,总觉得咬咬牙坚持下就好了。这一坚持,就20多年过去了。”李霞接过话题说:“是呀,哭过之后就会想,别人都能坚持为什么我不能坚持,我们的父亲都在林场工作了一辈子,我们更要把工作干好,不给父亲丢脸。”

  走进密林深处,道路也愈发狭窄和泥泞。望着眼前一片青翠的树林,李霞对记者说:“我们回去吧,林子里的小路,我和高洁常年行走习惯了,你们可能过不去,最近经常下雨,路面湿滑,不安全。”

  回去的路上,李霞的电话响了,女儿的声音断断续续回响在寂静的山路上。“妈妈,你什么时候来看我呀,我同学的爸妈都来看人家了。你上个星期就说来看我,怎么现在还不来……”“我过几天就来看你,你在学校好好的,我有事先挂了啊。”接完女儿的电话,李霞深深叹了口气说,“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山里,女儿刚生下来五个月我就上班了,这些年都是她爸爸在照顾着。今年女儿高考落榜了,我这心里太难受了,是我没照顾好她。”说完,李霞的眼眶红了。走在一旁的高洁,没有说话安慰,只是悄然拉起了李霞的手。

  “高洁的儿子乖着呢,小小年纪就能帮家里干活,还经常来林区看她。她一见到儿子就高兴的合不拢嘴。”短暂的沉默后,李霞又说了起来。提起儿子,高洁笑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孩子,他很懂事,我在这里上班也很安心,就是觉得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

  又一次回到瓦房前,提到家人后的李霞和高洁明显开心了很多。“来来来,我给你看看高洁给家人绣的鞋垫,她手可巧了,每年都会给儿子和他父亲绣五六双呢。”李霞边说边从屋里拿出了高洁做了一半的鞋垫给我们。“李霞也经常和我一起绣,我们常年不在家,就想着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人做点什么。”高洁说道,两人坐在屋里,聊起了鞋垫的“花样”。

  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天渐渐晴了。李霞和高洁拿出了扁担和水桶,准备去河边挑水。“现在我们护林站还没有自来水,基本每天都要去小河边挑水吃,开始走到半路还得歇歇,现在一口气就回来了。”高洁将水桶挂在扁担上说。“挑水也不是多大的事,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明年我们管护站的新地方就盖好了,我们就能搬进新房子,电水网都会有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李霞说着,一手一个水桶,和高洁一起走上了那条泥泞的小路,她们的身影慢慢地淡出记者的视野,和远处的山林逐渐融为一体……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